【内容提要】21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这一点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这一总体目标,21世纪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浅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的一点经验。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 自信心 兴趣 求异性 语言表达 游戏活动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才,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培养出更多的优质人才。21世纪需要的是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意识的一代新人,这一点在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也明确指出。根据数学学科的这一总体目标,21世纪教材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作为实验教师中的一员,更是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放在了首要位置。以下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尝试:
一、良好的自信心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个人只有在具备了相当强烈的自信心后,才会去进行大胆而又丰富的思维和想象。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呢?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慎重对待学生的学习错误。其次,课堂教学中要发扬“民主”作风。再次,教师在各科教学中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例如:如在比较15和9两个数的大小时,我让学生小组讨论如何比较大小。同学们说出了很多方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9往后数6个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认为9在添上6才是15,所以15大于9;有的说15是两位数,9是一位数,所以15大于9。有一个学生的想法十分独特,他在9的前面加上1个0,这时15十位上的1比0大,所以15大于9。许多学生对他的想法大为不解,我也觉得这样做简直就是画蛇添足,但转念一想,这不正是同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吗?于是我对这位同学的想法给予肯定,并告诉大家这种方法在同位数比较中用途更大。正是这一次肯定,保护了他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此有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勇于说出与他人不同的见解。
二、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与创造力的培养
教师要想在教学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积极思考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沉浸在积极思考的探究中,教学中必须精心设疑、激疑、质疑,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这样,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就可调动起来,只有学生对思维有浓厚的兴趣,才能吸引学生动手、动脑,促进创新思维发展。如:教学“位置顺序”这一单元时,教材中创设了小动物赛跑这一生动活泼、富于童趣的情景。我便充分利用这一情境,发挥想象,用一段引人入胜的导入语使每个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今天动物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观看小动物赛跑比赛,并请我们大家当解说员。(出示P26/主题图)看,我们已经到了比赛现场,谁能介绍一下场上比赛的情况。”这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在认真观察之后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观察到的比赛情况。
三、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求异性与创造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一个问题,一道题目往往有多种方法可以解答。在教数学应用题时,学生解题的方法往往只限于单纯的仿照例题思维去做而不去另外思考。这时,教师应在肯定其答案正确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多动脑筋,能否运用另外的方法来解,或者教师换一种形式来提问,使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会形成求新、求异思维,这对学生创造力思维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有这么一道习题:“修路队修一条3600米的公路,前4天修了全长的1/6,照这样的速度,修完余下的工程还要多少天?”就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用不同方法去解答。
用上具体量,解1:3600÷(3600×1/6÷4)-4;解2:(3600-3600×1/6)÷(3600×1/6÷4);解3:4×[(3600-3600×1/6)÷(3600×1/6)]。思维较好的同学将本题与工程问题联系起来,抛开3600米这个具体量,将全程看作单位“1”,解4:1÷(1/6÷4)-4;解5:(1-1/6)÷(1/6÷4);解6:4×(1÷1/6-1);此时学生思维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又有同学想出解7:4÷1/6-4;解8:4×(1÷1/6)-4;解9:4×(6-1)。学生在求异思维中不断获得解决问题的简捷方法,有利于各层次的同学参与,有利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语言表达,发展思维与创造力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人到学校来上学,不仅要为了得到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是为了变得聪明。”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表达不清楚的学生,思维往往是混乱的。同理,思维清晰,语言表达自然就明确。那么课堂要达到四会:即会听、会看、会想、会说,必须要通过说来突破。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使学生在课堂上养成敢于提出问题、勇于争论问题、理直气壮地回答问题的好习惯,并逐步达到思维有条理,说话有根据,表达准确严密。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当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后,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看图用准确简练的数学语言,有条理、有根据地叙述公式推导过程。即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底相当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三角形的高相当于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高,三角形的面积相当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一半,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x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x高/2。
五、丰富多彩、实用的游戏活动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使学生顺利地理解、掌握新知识,进行实用高效的练习是十分必要的。新教材便为学生设计了大量的、具有思考价值的练习题,在课堂教学中我对这些练习进行加工、改造,经常是以游戏、比赛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练习的机会,提高练习的实效性。
如在教学进位加法的练习课时,这节课的目的是使学生熟练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于是我用了三个游戏把整节课贯穿起来。首先是个人抢答赛。老师出题学生抢答或学生互相出题,这个游戏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接着是小组合作争优赛。4人一组,用三个数组成4个算式,比比哪个组想的算式最多。这个游戏不仅使学生对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有了深刻的认识,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整体性和合作竞争的意识。最后“吃鱼”这个游戏把整个课堂气氛烘托起来,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学习情绪高涨。游戏是这样的,每人一条鱼,每条鱼的上面都有一道题,只要能大声地读题说得数,这条鱼就送给你。学生们不仅要把自己的题说对,还要对其他同学的题进行判断,大大提高了练习的强度。游戏是以“开火车”的形式进行的,又提高了练习的时效性。
总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教师要深入钻研新教材,充分挖掘新教材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如果我们每个教师长期坚持从这方面去培养学生,那么,我们祖国下一代的思维将会变得更加敏锐、更加发达,将会出现更多像孙膑和诸葛亮这样的伟大人物,将会出现很多高科技的创造者和发明者。
参考文献:
【1】阳洁.浅析创造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7):8-8.
【2】余勇.浅析在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6,000(022):P.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