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张进辉
[导读] 初中生正面临着严峻的升学和学习压力,音乐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
        摘要:初中生正面临着严峻的升学和学习压力,音乐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带来的压力,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然而,纵观当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现状,仍有一些教师并未真正意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作用,也未能理解增强学生音乐素养的积极意义,致使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一直得不到提升。对此,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作为教学指导,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与模式,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欣赏健康、高尚且优美的音乐作品,从而帮助学生充实音乐基础,增强其鉴赏能力与道德情操,为其将来更好的学习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教学;音乐素养;策略

前言:音乐素养即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的综合素质与气质,是音乐教学的基础与核心。作为构成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音乐素养涵盖的内容比较丰富,包括音乐史、音乐欣赏、节奏、读谱、和声等。通常情况下,学生的音乐素养直接影响着其情感表达以及将来的发展,倘若学生无法获得音乐素养的提升,极易致使演唱缺乏理解与情感表达,过于机械化。由此可见,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学生更好的感悟音乐、理解音乐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促进初中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一、不断优化并完善教学形式,提升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
        在传统理念下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口头讲解是教师的基础授课方式,学生学习过于被动,且只能机械性的记忆知识,这极大的阻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与音乐素养的形成。基于此,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巧妙融入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以此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其自主参与到音乐学习中。通过不断优化课程导入方式与教学形式,积极融入生活化教学内容,构建和谐、轻松且充满趣味性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进而获得音乐素养的提升。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初中音乐人教版教材中关于“歌唱祖国”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现恢弘博大的八达岭长城,使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阔与辉煌,从而在倾听歌曲的时候产生强烈的爱国情怀与自豪之情。这样,当学生再对歌曲进行演唱的时候,就能够唱出对祖国的满腔热爱之情,使自己的情感被充分抒发出来。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学生参与课堂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都得到了提升,这对于提升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积极渗透人文精神,提升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在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音乐素养不仅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对学生的智力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需要初中音乐教师利用音乐旋律和文字的形式将音乐中的人文内涵充分展示出来,以此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使其获得音乐素养的提升。

音乐旋律可以将事物的美丑客观的揭露出来,使倾听者借助对旋律的感受而深刻理解其内容,并受到一定的熏陶;音乐文字则能够将过去、现在与将来全新体现出来,在旋律中有效渗透历史与现实。音乐当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人文精神,再加之音乐旋律归属人文内涵范畴,因此需要教师向学生积极渗透人文教育,借助渗透不同人文精神理解文字创作,从而带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其音乐素养得到切实的提升。
        传统音乐教学过于关注音乐技巧的训练,完全忽视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致使学生无法深入认识音乐内涵,教学的整体效率始终得不到提升。因此,需要教师将人文精神积极渗透在具体教学中,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和生活、音乐和历史间的联系,更好的学习音乐知识。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初中音乐人教版教材中关于“游击队歌”这首歌曲的时候,传统教学即教师带领学生准确的唱,并为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情感与内涵。对此,需要教师将人文精神适当渗透在教学中,为学生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或历史故事,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作品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进而提升音乐素养。
三、适时引入乐器,提升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著名音乐学家卡尔·奥尔夫曾提出,音乐的存在形式并不是单一的,不是单纯的以耳朵听或者用嘴巴唱,其应该是一项综合性艺术,能够边唱、边跳、边以乐器进行演奏。旋律可以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旋律发声的重要媒介即为乐器。将丰富的乐器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将电子琴、口琴、竖笛、钢琴等乐器引入到教学中,以此极大的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同时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增强见识、提升品质。
        例如,当课堂教学进行到初中音乐人教版教材中关于“青春舞曲”一课相关教学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竖笛引入到课堂上,借助竖笛将歌曲演奏出来,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演奏姿势、呼吸方法与指法等。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适当的引入打击乐器,并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打击乐器为歌曲进行伴奏,让学生将歌曲中的情感变化充分表现出来,尽可能做到节奏准确。这样学生在掌握乐器演奏的同时,也能够获得音乐水平及素养的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培养初中生良好的音乐素养并非一蹴而就的,离不开教师长期且耐心的引导。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立足教学实际,不断优化并完善教学形式,积极渗透人文精神,适时引入乐器等,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使其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从而获得音乐水平及音乐素养的有效提升,为将来更好的学习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潘雅芳.以音乐为本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策略研究——以音乐教学《春节序曲》为例[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2):38-39.
[2]张晓东.创新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J].学周刊,2019(14):140.
[3]李恬.开展有效趣味教学  提升学生音乐素养[J].北方音乐,2019,39(07):166+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