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信息化时代的现实出发,分析了孩子英语学习过程中由于时代、相对剥夺感、地域等原因造成的父母教育焦虑及产生的后果,给出了缓解父母在孩子英语学习进程中缓解教育焦虑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教育焦虑,相对剥夺感
引言:
“焦虑”是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致使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来恐惧的情绪状态。“教育焦虑”是人们对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带来的不确定性所产生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复杂情绪状态。英语学习,相对于其他学科,更容易产生紧张、不安、忧虑等一系列“教育焦虑”的情绪状态。家长在儿童英语学习进程中的教育焦虑,是指在孩子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学习途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等的过度担心、紧张,对于学习时间、学习成本相对敏感的情绪,进而表现为对于孩子英语学习的高度热衷和关注的行为。
1 英语教育焦虑的来源及表现
1.1 孩子英语学习的教育焦虑是时代的产物
任何事物都具有时代的烙印,孩子英语学习的教育焦虑也不例外,中国用了40年走过了发达国家200年的路,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 知识结构变化越来越大。现在我们对教育的焦虑, 往往不是教育的问题, 而是这个时代的问题。因为现在家长和教育者的主体还是 70、80 后,经历过国家闭塞、物质匮乏的阶段, 面对突然打开的世界,尤其是互联网世界,内心惶恐不安,自信心缺乏。学英语、说英语,几乎是现代所有家庭、所有父母对子女的要求,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我们自身的需求。
英语虽然仅是一种语言,是探究、学习西方先进文化的一种工具和途径,但随着国际化的要求,英语对未来学业成绩、事业发展、生活质量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这跟目前70、80 后的小学生家长的成长环境有关。这是因为这一批父母均是应试教育的产物,对于数学、语文,尤其是幼儿园、小学所涉及的知识内容,父母们是完全有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教会给孩子,心中是存在自信的,相信只要自己有耐心、有爱心,在高质量的陪伴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但是在英语启蒙学习过程中,由于教育程度、日常使用等条件的制约,70、80 后的小学生家长在英语知识的掌握上相对匮乏,对自己没有自信,不敢教孩子,尤其是英语发音方面,怕对孩子今后的学习产生误导,但又不甘于输在“起跑线上”,继而产生了相比语文、数学更大的焦虑。
在孩子英语学习的教育焦虑趋势下,学英语的年龄越来越低龄化,不论是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还是在二三线城市,英语培训机构随处可见,孩子年龄从五六年前的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到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学英语,还有的是从一开口说话就学英语,原因就是让孩子能更早的接触英语,因为家长们都知道在孩子的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怕一旦错过会影响孩子以后学习英语的效果。
1.2 相对剥夺感带来的焦虑
信息时代,微信盛行下的教育焦虑源于别人家的孩子的相对剥夺感。举个例子,当你上二年级的孩子毫不费力的朗读英语课文,和你分享今天学到的新的单词,就连明天要学的都会背了,你是不是很高兴,觉得孩子学习态度积极,学习自主性强。但当你翻看朋友圈,发现别人家的孩子不仅会课本上的,甚至连小学六年级的都会了,更有甚者连初中的都会了,你还能高兴吗?当你的孩子刚会背26个英文字母,同龄的孩子却能跟老外自由对话了,你还能淡定吗?这就是由周围的环境带来的“相对剥夺感”,让你在孩子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教育“焦虑”的原因。
“相对剥夺感”最早由美国学者S.A.斯托弗提出,其后经R.K.默顿的发展,成为一种关于群体行为的理论,是客观环境不公平、不公正的一种主观认知结果,是在比较之下产生的主观上的不悦的一种感觉,是指人们在与那些既和自己地位相近,又不完全等同于自己的人或群体做比较时,由价值期待和价值能力不一致的认知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由主观、客观、心理、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这种感觉会产生消极情绪,进而影响人的行为。
通常父母是把自己孩子的英语水平去和同事家、同学家、朋友家、邻居家的同龄孩子去比较,这是因为父母认为同事、同学、朋友、邻居是与自己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相当,将自己放到这个群体里,同时也将自己的孩子虚拟的放到了同事、同学、朋友、邻居家孩子的群体里,在父母群体内水平相当,孩子水平也应该相当的前提假设下,一旦发现自己家孩子的英语水平远不如“别人家”孩子的时候,产生了教育焦虑。
1.3 地域不自信带来的焦虑
随着多元文化的发展,留学教育的低龄化,更多的高中生放弃国内高考而选择出国读本科,甚至初中、高中阶段出国留学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孩子的英语学习的低龄化、长期化越来越明显,为了将来的“竞争”,父母穿梭在大大小小的英语培训的路上,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教育焦虑。
其次,在北京,受到择校、户籍等的政策性限制,周围不乏“非京籍”生源,按照目前的教育制度,这些孩子将来要面临是回原籍参加高考,还是选择国际学校将来出国。家长们有着一颗爱孩子,给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的心,面对由于自己原因,孩子没有一个“户口”的现实,内心觉得对不起孩子,也是部分家长焦虑的一个原因。父母常常会想,若将来会回原籍,那英语学习不能松懈,在北京有好的教育环境,孩子英语好将来回去就可以有优势,在高考的竞争中就多一些胜算。若将来到国际学校学习,那英语,尤其是英语口语必须是重中之重,更要加强。这一方面表明想在的父母在孩子的人生规划中眼光长远,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面对想在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生存压力的都市生活中,家长的教育焦虑。
2 信息时代如何应对英语学习的焦虑
2.1 化解焦虑最重要的是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最主要的是父母从自身出发,认清英语是什么,我们让孩子学英语的目的是什么。英语是日耳曼语系下的语言,由26个字母组成,在19至20世纪,英国以及美国在文化、经济、军事、政治和科学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使得英语成为一种国际语言。如今,许多国际场合都使用英语作为沟通媒介,成为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之一。究其根本,英语是一种语言,是一种工具,通过英语学习可以让人们感知更精彩的世界。从这一角度出发,英语学习就不再是洪水猛兽,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应从简单入手,循序渐进。英语的学习就和我们的语文学习是一样的,先从简单入手,要会说、会听,其次才是会认。
缓解英语学习的教育焦虑就是要从父母的客服自卑入手,在社会高速发展、信息资源丰富的时代,有效利用网络等信息化资源,可以避免父母自身发音不标准、词汇量不够等问题。比如当遇到不知道意思或发音不确定的时候,可以通过百度搜索,不断跟读联系,帮助孩子学习英文。可以通过互联网等资源搜索经典动画的原生音频、视频资料,让孩子在快乐的语境中进行英语启蒙,增加语感,培养孩子英语学习的兴趣。
2.2 从孩子的视角面对孩子
在进行孩子英语学习的过程中,由易到难,先让孩子接触一些卡片类英文图书,配备相应的音频资料,从日常生活入手,孩子对英语的感官意识形成。借助一些经典的分级阅读本及相应的视频、音频,让孩子循序渐进的学习英文。同时克服孩子死记硬背的学习英文单词的弊端,学习自然拼读,掌握英文发音规律,为以后的自主阅读、英语写作打下初步基础。在孩子对英语有了初步了解,掌握了一定的英语知识之后,家长与孩子一起开启英文经典绘本的阅读。很多百年流传下来的经典英文绘本传递了自爱、自强、独立、感恩等正能量的绘本,图文并茂,并且在互联网上均可找到这些绘本的读书笔记、原声音频等信息,帮助家长深入理解绘本,在和孩子一起共读的过程中,除了给孩子讲解故事内容,还可以进行探讨,在相互讨论中告诉孩子如何自强、自爱。
3 结论
英语学习很重要,但在孩子的英语学习过程中,父母们必须克服教育焦虑,充分利用信息化时代的互联资源,陪伴孩子学习。对于网络充斥的各种“别人家孩子”的信息,要学会借鉴、学会分析、学会屏蔽,不要让“别人家的优秀”影响了对自己家孩子的判断,动摇了自己家孩子英语学习的决心。另外无论是英语学习,孩子其他学科的学习,家长们需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发现自家孩子的特点和优势,学会坚持,在循序渐进中发现孩子的进步,做到英语学习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陈瑞兴. 家庭因素对小学生英语学习影响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