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篇教学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探析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汪宜家
[导读]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模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
        摘要:随着新课改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教育模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其中,发散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能够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发挥想象,突破限制,有效整合,找到不同的答案,为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发散性思维;英语;英语创造能力
        引言
        所谓创造能力,即为当遇到一个问题时能够从多方面入手,多角度考虑,创造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创造力的培养离不开对思维发散度的培养。小学英语教学更应该寻找适合此阶段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1发散性思维的内涵
        发散性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或者放射性思维,是一种不同于常规思维的方式。发散性思维指的是面对同样的问题,沿不同方向思考探究,探索不同方法、途径和问题答案的一种思维。发散性思维可以有效打破原有的认知和知识体系,从一点向周围多方面思考,并利用知识观念的重组来得到更多更新的设想或方法,表现出极高的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是一种人类的高级思维。
        2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2.1有效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合作学习和合作阅读活动中,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会形成冲突,而观点冲突又会引发一系列的争论和探讨,最终促进新问题与新观点的生成,为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和发散性思维的巩固提高提供理想的平台。所以,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合作学习活动,用高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甚至是争辩,让学生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生成新信息和新知识。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要做好观察和引领工作,并成为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者。例如,在教学“Cleancars”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以安排小组合作讨论,并让学生探讨解决以下问题:
        Whatarethefoundationsaboutcleancars?Whatwillcleancarsbeinthefuture?
        2.2设置情节,引导学生猜想结局
        在教学PEPBook7Recycle2的内容时,许多教师围绕when,who,where,whathappens来开展语篇教学,有些教师配置了相应的图片、人物、单词来串联语篇,由此帮助学生理清语篇的思路,便于学生更好地复述课文。这些做法能够较好地完成语篇教学的目标,但难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鉴于此,教师可以设置多种故事情节,让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猜想不同的结局。例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商人给三个人的都是好的种子,且都发了芽、开了花,那么商人会把钱给谁呢?种种假设使得故事朝不同的方向发展,学生也得出不同的答案,思维的广度得到了拓展。
        2.3学生自主梳理归纳法
        在语法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梳理思路,归纳观点,合并归类,将学生讨论的几种主要思路和观点罗列出来,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多比、多解、多变的思维训练,从而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如学习宾语从句时,教师先提供一些句子给学生,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然后梳理宾语从句的结构和用法,每个小组把本小组讨论的结果写出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最后生成宾语从句的结构和用法。这一方法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知识的构建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梳理归纳法在课堂语法教学实践中,能充分体现发散性思维的灵活性和和流畅性,有助于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对新知识的识记和掌握运用,有效地提高学习语法的效果。


        2.4基于不同角度设计任务,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科学设计阅读任务是重要的教学活动,也是顺利开展阅读教学的保障。大量的阅读教学实践表明,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完成想象、假定、推测、改造等一系列的生成性任务,能够引发学生的创新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深度。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就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出发设计任务,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完成任务。当然,教师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和阅读之后设计生成性与拓展性的阅读任务,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5分解语篇,帮助学生多角度提炼道理
        PEPBook7Unit6的Readandwrite部分是一渗透情感教育的故事,其主旨是告诉人们帮助别人是快乐的。许多教师止步于此,但仔细研究可现,这个故事的每一段都能生发出一个道理。如第一段Robinisgoingtositonthegrasswhenhehears“Wait”,此处教师可以告诫学生不能随意践踏草坪,应该爱护花草树木。第二段当Ant害怕Robin坐到它身上时,语篇对蚂蚁进行了拟人化描写,表现出了蚂蚁的心理活动,由此告诉学生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要爱护动物。第三段Robin告诉蚂蚁,不会坐在它身上,可以看出Robin是个善良的孩子,值得学生学习。第四段交代了故事的背景是雨天,Robin陷入泥泞,教师告诉学生雨天走路要小心。第五段蚂蚁们都来帮助Robin,教师告诉学生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伸出援手,帮助他人摆脱困境。第六段说蚂蚁是strong的,但蚂蚁明明是弱小的,为什么会变得strong呢?原来,一只蚂蚁是弱小的,但一群蚂蚁却是strong的,团结就是力量。最后一段说Everyoneishappy.旨在说明帮助他人是快乐的,得到别人的帮助也是快乐的,因此蚂蚁和Robin都是快乐的。由此可见,每一段故事都能提炼出一个道理,教师要抓住这些情感教育的片段,鼓励学生思考,突破固有的局限。
        2.6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坚持创新的信心
        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显现的闪光点进行充分的关注,特别是当学生提出新颖的想法、新颖的观点的时候,老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肯定与表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协助学生解决问题,不断的促进学生去积极的思考、积极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不断的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形成。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要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要注重评价他们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方面,不要总是对学生给出的答案正确与否进行评价,要把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评价,老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进行有效的结合,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这样会使学生发散性思维得到保护,不断的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结语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充分发挥语言类学科的灵活性、人文性优势,立足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英语学习活动,搭建自由开放的平台,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有意识地寻找新的突破口,在参与英语学习活动中训练发散性思维,提升思维水平,形成良好的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李艳玲.浅谈发散性思维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英语之友,2011(02).
        [3]赵大中.在文本细读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6(4).
        [4]朱献梅.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小学教学设计,201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