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解决乡村初中学生不会阅读经典名著、不主动阅读经典名著的问题,提升他们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及能力,落实经典名著阅读的教学任务,我们在多年的名著导读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策略:一是指导读书方法,促进自主阅读;二是制定读书计划,养成读书习惯;三是培养读书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名著导读、教学策略
部编教材中,规定每学期要完成两部名著阅读,如何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业时间内有效地完成阅读任务,就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阅读指导。下面,笔者以部分名著为例,谈谈提高“名著导读”有效性的几种做法:
一、指导读书方法,促进自主阅读
不同的名著应该指导学生采用适合的读书方法,从而达到相应的阅读效果。部编教材中,对不同名著明确作出了读书方法的指导。
1.《西游记》的“精读和跳读”读法。原著页数多,语言有文言文的特点,学生读起来要花很多的时间。可以指导他们精读《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等故事。对于“文言文”部分和“打斗情节”以及取经途中部分“降魔”章节可以跳读,简单了解即可。
2.《骆驼祥子》的“圈点与批注”读法。“圈点与批注”其实是“精读”的一种体现,这种方法可以凝聚阅读的注意力,便于复习、巩固、查考。告诉学生边读边“圈点”出不同的符号来呈现出对内容的把握,学会“理解式批注”和“疑问式批注”,每周晒出自己的批注并进行交流探讨。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摘抄和做笔记”读法。学生每人准备一个专用
“读书本”,老师定期检查积累情况。指导学生摘抄《筑路》中的环境描写以及《生命的意义》中的名句并“写心得”,以加深对这两篇重点章节的理解,获得成长和精神的养料。有一位学生在阅读《生命的意义》后写下了这样一段笔记:一个调皮、容易发火的保尔就这样成长起来了。为革命战争流血,为国内建设献身,这些艰苦卓绝的经历让他对“生命”的理解是如此深刻。从此,他确立了自己的人生信仰,无论疾病与痛楚,无论挫折与打击,永无畏惧,坚定前行。保尔的事迹砥砺着我,为人生拼搏!为梦想加油!
在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这些读书方法时,告诉他们某部名著并不是固定用某种读书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综合运用这几种方法。从而“授之以渔”,学会自主阅读,为今后阅读更多的名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制定读书计划,养成读书习惯
有了“计划”方可“放矢”,在学生读一部名著之前,老师先读完这部名著,然后引导学生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内容包括:每天什么时间阅读?阅读多少章节?如何知道自己读得怎么样?
例如在读《水浒传》前,指导学生定下了这样的计划:
1.每天读两回,中午20分钟,晚上30分钟。
第一周:任务是阅读第一回至十四回。
精读“鲁智深和林冲”的回目,批注人物形象,了解小说中的社会情况及他们“逼上梁山”的原因。
2.第二——五周:任务是阅读第十五至七十一回“梁山好汉的诞生和集聚”。
(1)精读第二十回“宋江怒杀阎婆惜”、第三十九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四十六到四十九回“宋公明三打祝家庄”等与宋江有关的回目;快速阅读第二十二到三十一回与武松有关的回目;精读第七十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和七十一回“梁山泊英雄排座次”;跳读部分人物回目。
(2)读书分享会:人物事迹、人物形象、上梁山的不同原因。
3.第六周:任务是阅读第七十二至八十二回“聚齐事迹以及招安”。
圈点批注,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
4.第七——八周:任务是阅读第八十三至一百二十回“征辽、打方腊及悲剧结局”。
讲述英雄好汉事迹、举办“该不该招安”辩论会。
5.整体阅读。
(1)任务:一是概括小说三部分主要内容;二是归纳主要人物形象,并做成人物故事卡;三是探究小说主题。
(2)活动:根据阅读成果(书中批注、读书笔记、人物故事卡等)评出“《水浒传》十佳读者”。
要评估所有学生阅读名著的情况,老师必须参与其中,可以采用“提问”、 “测试”、“检查进度”等办法,来促进他们的阅读。
三、培养读书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名著阅读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名著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学生在名著阅读过程中,将名著的内容消化吸收,形成对语文学习有用的素材,增强了听说读写的能力,提升了语文素养。
因此,在名著导读中,我们采取了以下方法:
1.专题探究。《西游记》的“取经故事会”、“话说唐僧师徒”专题既训练了学生概括和复述能力,又调动了读书兴趣,检测了读书情况;《骆驼祥子》的“给祥子写小传” 专题训练了“写作传记”能力,“品析京味儿”专题感受了独特的“京味语言”。
2.读书汇报。制作“读书小报”和“树状图”来概括人物经历和主要情节;通过“续写故事”来培养想象能力、写作能力等。
总之,指导名著阅读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既传承了经典,又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涵养了他们的品性,我们要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去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