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常见问题及有效策略探寻韩秋香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韩秋香
[导读] 新课程指出学科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中需要从生活视角进行思考
        摘要:新课程指出学科知识是来源于生活的,所以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中需要从生活视角进行思考,借助各种生活资源对学生进行生动性的知识讲解。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运用生活化对学生进行创新性的知识教育,但是研究指出在开展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生活意识不强等常见问题,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有效策略才能推动生活化教学的深度开展。所以本文对此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将生活化教学更好的运用到课程教育中,提高学生们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程度。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小学生;常见问题;解决策略

        前言: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小学生开展生活教学具备多种价值,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对学科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究,感受到学科内容和生活实际所具备的关联,增加他们对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和实践认知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体现出班级学生所具备的主体性,有助于学生在知识学习中进行自我反思和教育,利于他们养成正确的法治观念和精神品质。所以教师需要对小学生开展生活化的课堂教育,科学解决生活化教学遇到的问题,从而以生活化为载体推动教学效果的稳定提高。
        一、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小学生开展生活化教学遇到的常见问题分析
虽然生活化教学可以提高课程教育的质量,但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首先体现在不具备比较强的生活化教学意识。教师未能从生活角度对课堂教学进行思考,不能将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进行紧密的结合,所以在课堂教育中生活化素材的运用效率是比较低的。其次是缺乏生活化课程资源的开发。教师并没有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现状出发对生活素材进行累积,或者是出现生活化素材选择比较单一的现象,这样不能通过生活化素材的运用让班级学生实现情感共鸣。最后是未能对学生进行生活思维品质的有效培养。教师虽然将一些生活案例或者是资源纳入到课程教育中,但是未能引导小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关注和思考,也没有借助课程知识对生活问题进行解决,这样就限制生活化教学开展所取得的效果。
        二、分析道德与法治教师合理解决生活化教学常见问题的策略
(一)重视生活化教学的价值,借助生活现象或者是故事实施创新性的课堂导入
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到这种教学模式的运用价值,要重视多种途径提高生活化教学的开展,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们对学科知识的认知程度。基于当前教师生活化教学意识不强的问题,本文认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认识到生活教学所具备的应用价值,借助生活现象或者是故事实施创新型的课堂导入。
因为导入模式会影响小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究的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生活现象或者是故事实施创新性的课堂导入,这样能吸引小学生参与到课堂知识探究中。

例如在对学生开展“团团圆圆过中秋”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搜集当前人们过中秋的视频或者是图像资源,从生活现象开展创新性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思考[1]。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增加他们对中秋节的认知程度,也让他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所具备的独特魅力。
(二)借助生活案例对小学生开展创新性的知识讲解
道德与法治教师对小学生开展课程教育的过程中需改变陈旧的教学理念和能力培养方式,重视运用创新性的教学方式给班级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知识讲解与学科素养的培养,这样有助于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基于小学生体现出的思维能力,本文认为教师要想对小学生开展更高层面的生活化教学也应该借助生活案例对小学生开展创新性的知识讲解与学科素养,利于班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
比如在对班级学生开展“坚持才会有收获”课程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资源纳入到知识教育中,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告诉学生只有真正坚持才能有收获这一道理[2]。各族群众坚决贯彻居家隔离的政策,医疗人员坚持抗击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坚持对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方式进行研究。只有通过各方的坚持和努力才能对新型冠状病毒进行一定的抵制和预防,以此增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也能引导学生树立坚持才会有收获的情感认知。
(三)通过生活化资源的运用打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和生活发展之前有着密切的关联,学科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打造更高层面的探究平台,鼓励学生们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实践运用。针对小学生所体现出的认知特点,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借助生活资源打造针对性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增加班级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对班级学生开展安全记心中的课程教育过程中,道德与法治可以搜集生活中各种安全教育资源,例如交通安全,用电安全以及旅游安全等资源[3]。通过这些资源的运用,学科教师能够给小学生打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增加他们对安全教育的认知程度,也能借助真实的生活事例让学生认知安全的重要性。
        结论:综上可知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开展生活化教学过程中出现生活意识不强等常见问题,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有效策略才能推动生活化教学的深度开展。所以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要认识到生活教学所具备的应用价值,借助生活现象或者是故事实施创新型的课堂导入。同时,教师应该借助生活案例对小学生开展创新性的知识讲解与学科素养,利于班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认知。此外,教师也需要通过生活化资源的运用打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提高生活化教学的开展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先文.以生活优化学生心灵,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回归生活的教学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35+38.
[2]张继艳.从生活中来  到生活中去——小学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常见问题及有效策略[J].新教师,2019(07):66-67.
[3]陈洁.小学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探讨——回归生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7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