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导向教育视角下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黄素容
[导读] 成果导向教育是运用综合性方法去进行组织和运作的教育系统
        摘要:成果导向教育是运用综合性方法去进行组织和运作的教育系统,对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有着积极作用。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学前教育发展的质量,同全民族素质的高低有着直接联系。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做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需要针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特点进行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善原先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保障该专业的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成果。
        关键词:成果导向教育;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
        引言
        成果导向教育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导向,这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培养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的一大重要思想工具。在成果导向教育视角下,对于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也提出了新要求、注入了新活力。职业院校需要对当前教育实习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解决,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作为引导,做好课程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成果导向教育视角下,职业院校学前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教育以及产业结构都在迅速的发展,由此也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教育方面的人才。职业院校的课程体系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成果导向教育的视角下,不断进行改革,才能体现出其存在的价值。当前在进行师范类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更加重视师德的养成。若是想要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关注知识的培养,还需要注重品德的塑造。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也不能采取填鸭式的灌输方式,应当强化人才的学习动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也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不断提升自己,端正态度,日后从业也需要让自己变成幼儿终身学习的榜样。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做好教育类人才的培养,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形式。教师已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中心人物,而是成为了幼儿教育中的开拓者、学习者和支持者。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上应着重培养学生新的教育观念、创新素质以及对现代信息化工具的运用等,这样才能满足社会日益发展的需求。成果导向教育视角下,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需要不断进行改革,结合社会需求,同时兼顾多个问题,例如重视师德课程的设置、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和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素质等等。除了帮助他们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还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拥有这些职业技能才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
        新时期,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也被广泛应用到职业教育实践中,并且应用地更加成熟。将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导向,在进行课程改革过程中,依然将学习成果放在首位,同时学校中更多教师和学生也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对学习成果负责,使课程设置能够变成学生实际的操作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成为有用的人才。
        二、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中的实践措施
        (一)确定培养目标
        成果导向教育视角下,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目标确立,就是确定学习成果。在课程教育的最初,就需制定一个清晰的目标,有一个清晰的愿景,并且向着目标去发展。这一目标也是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院校学习期间能够达到的一个专业水平的总体描述,目标的制定需满足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外部需求。当前还有一部分的职业院校其学前教育专业目标和发展导向的层次性并不明确,专业发展也比较笼统,也没有针对学生群体的特点提出明确的培养要求。当前教学培养目标都比较单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也难以有更高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也比较大,所以培养目标的制定,也需要体现出层次性,同时也需要的体现出个性化。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聚焦行业、企业、学生需要,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三级培养目标,以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为主轴,设定学生学习成果,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构建学生培养标准,对课程目标贡献程度定性分析量化。
        (二)编制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完成课程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所作出的具体描述,同时也能够体现出课程对于毕业要求以及培养目标,所达成的贡献度的具体要求。同时,课程标准也可以作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另外在进行教学组织和管理的过程中,也可以作为参考依据。在进行课程标准的编制过程中,需要依据专业能力目标设计课程体系,把学习成果逐条地落实到学前教育专业的每一门课程标准中,从而明确每一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对达到学习成果的贡献,合理设计和安排学习内容。
        (三)教学策略的实施
        成果导向教育视角下的教学策略实施,需要在教学组织和管理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扩大学习机会,依据课程更好地去进行资源支配及时间选择,使相同的学习成果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方式获得。这也是成果导向教育视角下教学的一大进步。因此,实施成果导向教育,也需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并且以学生作为教学中心,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因材施教。
        要科学合理地去设计课程模块,理论和实践并重,不仅要相对独立,还需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公共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选修课注重开发多元智力、开拓视野。重视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的活动指导,培养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所需的岗位专业技能。突出特色课,培养专业技能特色特长。重视技能课,具备扎实的技能功底。每一门课程都有着明确的课内实践任务,都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核心职业能力、艺术技能培养以及职业基础技能,学生在毕业之后也会掌握更多的技能。另外,一定要强化实训和实践环节,提升学生理论基础的同时,也应该和实践能力紧密结起来,创新多种实践活动,打破原有传统模式,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培养体系的创新。
        (四)学习成果评价
        成果导向视角下的学习成果评价,同传统教学评价方式也存在差别。传统教育参考的是同标准参照的分等评价。成果导向视角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将考试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运用自我标准参照的评价方式,同时强调包容性,需要运用多元评价机制,多种评价方式共同作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成果导向视角下,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参照这一理念,能够有效地促进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先进性。但是将成果导向更好地落实到实际教学改革中,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需要继续钻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促进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万洋.西安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体育课程开设的研究[J].亚太教育,2015(16):14.
        [2]徐坚.成果导向教育对建设我国高职院校质量保障体系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7(18):11-18.
        [3]李志义.成果导向的教学设计[J].中国大学教学,2015(03):32-39.
        [4]申天恩.论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大教学战略构想[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03):83-88.
        [5]张孙燕.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特色体育课程建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09):43-45.
        作者信息:黄素容,女(1984.08—),汉族,籍贯广东湛江,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质量评管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