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学于趣 乐中求学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张银风
[导读] 依据新制订《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教学基本理念
        摘要:依据新制订《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数学教学基本理念,我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将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用艺术化的“数学美”寓学于趣,使学生在“疑、趣、情”的开讲艺术中萌发求知欲望,加之数学语言魅力予以激励,再用练习设计有趣、挑战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了乐中求学的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艺术、数学语言、课堂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依据这些新的教学基本理念,结合人教版数学教材的特点,我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的形式诉诸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数学美”,从而对数学产生的浓厚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以导课艺术萌发学生求知欲望,为学好新知识奠定良好的前提
        教师要善于利用开讲艺术去粘住学生的心,从课的开始就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跃跃欲试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开讲,我从三个字入手:“疑、趣、情”。
        我讲“年、月、日”时,提出了“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可是小华今年也是12岁,但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个问题,学生问这是为什么?这时,我让学生略加讨论,仍未有结果。学生此时的情绪高涨,由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我讲“运用商不变的规律进行有余数除法的简便计算”时,设计了边出示有小猴、猪八戒、大圣的画面,边讲述猪八戒分桃子的故事:有一天,300只小猴到花果山摘了1000个桃子,正为怎样分发愁时,猪八戒叔叔来了,小猴忙请八戒叔叔分桃子,然后运用商不变性质计算:1000÷300=3……1算完后,他说:“你们每只小猴分3个,还剩一1个,就归我八戒叔叔啦”。小猴都表示十分同意。

正当每只小猴分了3个桃兴高采烈地准备回家时,孙大圣来了,他一看算式和得数,再看看小猴们手中的桃,顿时怒上心头,抡起金箍棒要找八戒算账,这下可把小猴们搞糊涂了,他们想,八戒好好地为我们分桃,大圣却为什么要找他算账呢?学生疑惑,思维处于愤慨状态,我说:“待我们学了这节课后,就知道孙大圣为什么找八戒算账了”。学生在老师的引诱中感到了本节课的趣味性,产生学习的兴趣。我讲“圆面积”时,创设了先出示一幅美丽的挂图,然后指着挂图讲解情境:在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中央,有一根木桩上拴着一只雪白的小羊,小羊正在甜甜地低头吃草。动脑筋爷爷问小朋友:“这只小羊吃草的最大面积是多少?”小明眼珠骨碌碌地转动了几下,就把计算的方法和结果告诉了他,动脑筋爷爷微笑着翘起大拇指,学生看着美丽的画面,听着老师的讲解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我问同学们:“你们也能计算出这只小羊吃草的最大面积就是以木桩插入地上的那一点为圆心,以拴小羊的绳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概念铺路,直观演示,为学生参与学习新知识做好了心理上和知识上的准备”
        二、以数学语言的魅力激励学生探求新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双边活动过程,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特殊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而富于启发性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求新知的一把金钥匙。
        我讲“推导长方形面积的公式”时提出:“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小方格测量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面积用什么方法?”,“摆方格数方格的方法”。我又提出:“如果不摆满怎样能较快地确定可以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同学们想出只要先摆出一横行和一竖行分别能摆几个,就可以较快地确定这个长方形能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我又提问:“横数与长方形长的数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竖数与长方形宽的数量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我又继续提问:“通过刚才的操作,观察,你发现这个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与它的边长有什么关系?”启发引导学生回答出:一个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就等于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再次鼓励启发学生能不能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的认识再次升华,从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层层设疑,不断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提问紧紧吸引了学生的心,为学生探索新知识创设了情境,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起到润物无声效果。
        三、以练习设计挑战性、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有效的练习可以推动这个过程的顺利完成,目的明确,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坡度、难易适度、灵活多样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使他们有锻炼和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我设计了“猪八戒贪吃西瓜”的故事情节,学生在笑声中加深了对分数的中单位“1”理解。学习了“加、减法的简便计算”,我设计了“帮小动物买东西”的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了“乘法口诀”,我设计了“为小动物找家”的活动,提高了口算技能,培养了学习兴趣。学习了“百分数应用题”后,我设计了“找不同的两家商场买打折不同的同一牌号和型号的电视机,看到底哪家便宜”这样一题,既巩固了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又受到了优化思想的熏陶,体验了数学对生活的价值,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多彩的练习深深地吸引着同学们,学生在“英雄用武”中增强了兴趣,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充满着创造,我们要用数学本身所蕴含的魅力去感染学生,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存在数学,从而认识到学好数学的重要性。作为老师,我们必须深入钻研,熟练掌握学科特点,不断积累教学智慧。以艺术的形式合理组织、科学处理教材,使学生寓学于趣,乐中求学。

参考文献:
【1】《数学课程标准》
【2】浅谈数学导课艺术.赵淑莲.刘淑玲2007中华创新教育论坛
【3】数学课的导入艺术初探.张旭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