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具有强身健体、修身育德以及塑造品格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崇文尚武、积极进取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可以激发出小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荣誉感。2004年4月,中宣部、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文件,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将民族精神教育纳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武术运动在我国中学的开展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武术在各个城市中的小学开展状况总体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了武术在中小学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武术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在充分了解现阶段小学武术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更加适合小学武术教学发展实际建议,通过信息技术来促进我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在小学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武术教学;应用价值
1现阶段小学武术教育开展的问题所在
其一,小学武术教学在较为片面的教学理念影响下,逐渐成为一种单一的体育课程体系。这种单纯的体育课式的小学武术教学,使得小学武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味追求其体育属性,因此忽视了小学武术的其他教育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小学武术教育的开展成为一种缺失传统文化理念及教育内涵的课程模式。因其教学与推广流于形式,所以“重技术,轻文化”的小学武术教育发展举步维艰。
其二,当代教学理念是要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以此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的教学目标。然而,在“重技术,轻文化”模式的影响下,现阶段的小学武术教育开展逐渐形成了“过度强调竞技化”的错误教学目标。这种错误正是基于出场学视角下出场形式需要适应其出场语境而言的,同时也是对和平年代发展下小学武术教育正确价值功能的扭曲和误解。据调查显示,很多学校的武术教育开展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还存在部分学生因学过武术而恃强凌弱的情况。这种缺乏武德教育的武术课程,给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学校的正常管理造成了负面影响。此外,还有部分学校觉得在小学开展武术教育会占用文化课程的教学时间,武术教育这种归属于体育教学的“小学科”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思想下的我国小学武术教育一再被轻视和忽略,可以说很多学校还未实现真正的武术教育。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及武术文化、精神的承袭面临较大阻碍,这与追求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出场语境相背离。
2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1激发小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信息拟态化的多元输出
兴趣是学习生活中最好的老师,如果说“灌输式”教学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那么使学生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可以比作是为他们打开了知识世界大门的钥匙。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如何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怎么样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是当代教师时刻需要思考的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诚然,教学以兴趣为先导,但因学科的差异缘由,诱发小学生兴趣的因素往往表现得不尽相同。虽然在学科构建本质上存在差异性,但往往各学科之间的教学形式皆可使用相通的信息技术手段以促使学生摆脱陈旧的观念灌输,使学生的大脑对各学科的学习萌发新的探索与解读,进而产生无尽的求知欲望。
对于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本来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通过“武术”主题学习活动的串联,形成了一个完成的体系,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也有了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并且将学习内容和他们的兴趣爱好与生活实际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在具体的情境中,在形象化的主题催化下学生对所学内容更加感兴趣,对知识掌握得也更加牢固。学生把存在自己脑海里的好点子和好创意,变成可以轻松拿出来展示的电子作品,整个过程既学习了知识,又让他们真切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的实用性,更体会到了完成一个作品给他们带来的成功体验和愉悦。
同时,本来喜欢武术的小学生,继而也对信息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本来喜欢信息技术的学生在制作“武术”相关作品的过程中,加深并巩固了对一些武术动作的记忆与理解,了解到一些武术招式中蕴藏和传承的中国文化,更加明白了中华武术的魅力,激发了对中国武术的强烈爱好。
在兴趣的培养上,传统武术的教学与当今时代的学生长时间产生身体与心灵的共鸣是有较大难度的。这种难度,一是,源于独生子女的占比增多,这类子女通常会受到长辈的宠溺多一些,而在某种家庭环境下所培育的子女是难以适应到武术课程的严格训练之中;二是,传统武术自身传承的方式限制,武术的练习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体育游戏,它应该是在强调磨炼意志品质的基础上对受训者身体部位进行有机改善,因此,武术课程训练的严肃性从侧面也印证了它不会被所有人追求。然而,武术依旧是小学生群体喜爱的一个高频词,武术被人喜欢,但喜欢武术的人群又因为怕吃苦而拒绝练习武术,这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现象。这一现象其实并没有限制武术的传播,换一种角度来说,对武术的喜爱不仅仅体现在非要练习武术,从横向视角揣摩武术的附加内涵与文化同样能创造出有用的社会价值。
2.2引进线上教学资源
因小学体育教学课时有限,武术教学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武术教师对教材的内容不能全部讲透。同时,由于场地的限制,学生人数较多,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看到教师的动作示范。因此,武术教师可以引入线上教学资源,如武术小视频、线上武术教学专题,如拳、剑等,结合板书在课堂上进行视频展示,发挥线上资源丰富、系统化的优势,让学生能对武术教学进行系统的了解,对武术教学内容也会有大概的认识。同时,学生在学习线上资源时可以对感兴趣的武术类型深入查找,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资料,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掌握武术动作。武术教师也可以在课前下载线上资源,结合教材内容,通过线上资源对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进行诠释讲解,丰富教学内容。课后,武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线上下载资源,从而进行专题教学,拓展小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3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
体育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小学武术教学课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武术视频,并配以适当的音乐,以便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在武术运动中的情感表现力,如太极拳二十四式、四十八式、太极剑、太极扇等。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动作类影视作品,如成龙早年表演的醉拳及十面埋伏中竹林中的武打片段等,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2.4提高武术课的教学质量
小学武术课注重基本功教学,依托信息技术让小学生打好扎实的武术功底,才能适应今后的教学活动。尤其是武术的一些手型、步型以及组合动作教学,要达到手法和步法娴熟运用,能够有效地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通过武术文化进行寓意教育传承、彰显武术特有的地域文化魅力,有利于武术文化传统性的回归,运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小学武术教学手段的灵活性、多样性,从而提升小学武术课的教学水平。
3结语: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学科,是信息时代的必需品。将信息技术与武术结合,是“武术极客”的学科思考,也是传统与现代的再创造,更是教育事业的崭新突破。信息技术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价值体现于其能拟态化的构建信息,有效地激发小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能够形象化地还原肢体行为信息,使学生便于记忆;信息平台的共享性,使教师拥有相关资源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明铭.视觉文化视角下小学武术教学的创新研究[J].武术研究,2019,4(7):96-98.
[2]崔娜.基于体育游戏在小学武术教学中的运用分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6):191.
[3]韩月仓.小学生武术教学凸显“技击”和“功法”特性的思考[J].体育教
学,2018,38(1):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