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钟伊玲
[导读] 针对留守儿童所存在问题,学校和班主任要与这些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
        摘要:针对留守儿童所存在问题,学校和班主任要与这些孩子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在学习生活上要和孩子及时沟通交流,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及时和孩子们交流沟通,在生活实践中增强孩子们的坚定意志,在身心健康教育上加强孩子们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孩子们在积极向上、快乐健康的氛围中茁壮成长,进而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留守儿童;心理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家庭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所以必须重视留守儿童的健康教育、心理教育问题,使孩子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所以对农村小学班主任的要求也越发高标准,随着新课改理念的发展,所有教师都应该明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学生涯的开端,也是重点,人本理念也需要带动到农村等经济发展不太健全、留守儿童比较多的地方。
        一、留守儿童困境分析
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存在很大问题,当前留守儿童大多处在偏远山区,当地学校学习环境较差,师资力量严重缺乏。而学校孩子数量较多,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时间较短,教师很难照顾到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们放学回家后,缺乏父母的监护和自我约束能力,甚至有的孩子还要帮助家里干活,不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这样就会导致孩子们的学习成绩较差,影响了学校教育水平的提升。
同时,孩子们在性格以及与人交流等方面,也存在很大的问题。因为长时间缺少父母的爱护和关心,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形成比较极端的性格,有些孩子性格上暴躁顽皮,做事比较任性,常常利用逃课或者打架等极端行为,来引起家长和班主任的注意。还有一些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孤僻,不愿意和别人交流往来,喜欢独自一个人待着。这些留守儿童的问题,是当前亟须解决的社会问题,为了帮助这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班主任作为主要教育者,在教育和生活上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二、做好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工作的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社会的特殊问题,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和文化教育,对于农村的发展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国家和政府应该在经济上提供援助,帮助和关心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在教育和增加学校师资力量上采取一些可行性的合理措施,尽快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1.深入了解留守儿童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班主任就像是家长。为了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每个班主任都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班主任需要认真深入地了解班上的每个孩子,耐心细致地讲解他们提出的问题。学校和教师要掌握他们的基本信息,给每个孩子建立家庭档案和个人档案,了解其思想状况和性格特征,方便班主任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帮助。

在与孩子们的交流沟通当中,班主任在了解了其实际状况下,可以像父母一样和他们进行交流,成为朋友,帮助并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增加信任,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在提高其学习成绩的同时也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2.培养健康情感
学校和班主任在开展班级活动时,要创作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加强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生活环境造成留守儿童和外界的交流相对较少,这些孩子欠缺与人相处及交流的能力,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也极度缺乏安全感。因此在班级组织集体活动时,班主任可以借助课外活动的机会,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谈论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的感受和遇到的问题,加强他们之间的交流沟通,增进他们之间的互帮互助,讓留守儿童能够感受到别人的关心和爱护。学校在举行课外活动的时候,还要安排一些唱歌、跳舞以及体育比赛,增加留守儿童的课余文化生活,让他们的学校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快乐健康成长。
        3.强化家校联合
班主任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中,需要付出极大的心血和努力。家庭环境作为他们的主要生活教育环境,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比如,如果生活在家庭环境较差,家庭生活不和谐的生活环境中,他们的性格会比较孤僻,心理承受能力低。对于这类孩子班主任要定时家访,要及时和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尽量减少家庭环境对他们产生的负面影响。班主任作为孩子与家长沟通的桥梁,要及时有效地解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障碍,让孩子了解并体会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合教育。
父母始终是父母,教师再多的关心,再到位的课堂讲解,都没有办法弥补父母对孩子成长的缺失,所以哪怕是留守儿童,老师也可以采用电话等方式联系孩子的父母,告知孩子在学校的状况,让家长协助老师给孩子们更好的教学环境和成长环境,让父母有孩子成长的参与感,而不是一味地寄生活费、学费,一年回家一次,这些都没有意义,对学生的成长而言,没有帮助,对父母而言,缺席学生的成长,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所以老师要做好孩子和家长沟通的桥梁。如今科技发达,哪怕远在他乡,我们也可以运用电子设备让孩子和父母能说说话,孩子可以说说自己的近况,也可以让老师转达,父母也会有欣慰感,让孩子和父母不疏远,老师就是这中间的媒介,为孩子和父母的亲密关系构建桥梁。
        三、结语
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当前国家亟须解决的重要教育发展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的稳步发展,直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国家在关心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政策方面明确表示,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不仅要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还需要将心理教育放到首位。尤其是对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班主任要尽职尽责,在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让这些留守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清溪,刘燕.需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实践准确定位[J].中国教育学刊,2019(04):22-27.
[2]任运昌.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的进展与缺失[J].中国教育学刊,2007(12):21-24+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