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郭芳华
[导读] 传统的城市规划随着学科发展以及城乡统筹的变化而面临着改革
        摘要:传统的城市规划随着学科发展以及城乡统筹的变化而面临着改革。城乡规划专业理论的核心课程就是城市规划原理,该课程的内容发展迅速,知识的广度、深度及难度也在逐渐增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里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课程研讨度不够、教学的力量偏弱和研究性不足等。为了达到人才培育及课程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进行了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进行调整。本文是通过教学改革,教育模式与其相关课程互相协调,从而采用协同式的教学方式;根据转型时候的特点,加强研讨式教学;与实际的双语课程相结合,提倡参与式教学。
        关键词:转型发展;城市规划原理;精品课程
        1 城市规划原理教学背景的变化
        城市规划专业理论的核心课程就是《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对其进行城乡建设以及学科发展背景分析,在目前整个学科技术体系由城乡规划向国土空间规划转型的背景下,该课程的教育教学必将随之发生变化。城市规划原理课程目前采用《城市规划原理》第4版教材,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学方式的改革都非常迫切。在一些名门大学的城市规划原理课也在不断的进行探讨和研究,起到了带头作用。
        2 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1 存在问题探究
        在学校开展城乡规划教学时,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没有足够的专业教师和合理的职称结构,多数的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都不是特别恰当,缺乏高职称的教师是普遍问题;多数学校都会面临三个专业,开设五个或者六个班级的需求,因教师的缺少,使得生师比也达不到要求。现在社会办学开设城乡规划专业也在逐渐的增加,授课教师在教学方面压力过大,在对教学研讨和协调工作的时就会受到影响。年轻的授课老师又存在教学经验、实践经验均不足,学校对其业务能力再培养的重视程度也不够,造成后期的人才缺少。另一方面,长期仅选用单一教材作为学习资料,使城市规划原理的理论跟当下的社会发展不够协调,不符合现代社会所需要。而且目前教学方式采用的都是传统教育模式,使学生学习理论知识而无法很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学生在探究性学习和主动性学习等方面依然存在弊端。
        2.2 改革举措与思路
        根据以上存在的问题,课程教学急需进行革新,依照省级的课程标准,并时刻关注学科内涵的变化和学科在前沿发展的动态情况。课程教学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2.2.1以教改课题为切入点,改革课程结构框架
        教学研究团队,对新版的教材调整方向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把国外的城市规划材料作为参考,进行重新梳理成为新的框架,把其分为了四个部分。部分之一的城乡规划基本原理,其中包括生态与环境、城市与城镇化、人口与社会以及技术与信息等内容;城乡规划的思维方法包含城市规划的价值观、思想发展等;城乡规划的技术方法,其中包括城乡区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工程系统规划以及城市遗产保护等内容;城乡规划实践与前沿主要就是为了突显双语教学手段,整合国外教学材料,主要讲授现如今国内外城乡规划实践发展与理论的内容以及发展趋势。在课程结构进行改革时,把传统的教育模式弱化掉,将城乡规划中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等交叉问题得以强化,正确引领学生能够认识问题,要把规划与分析,以及设计与分析之间的关系处理完善。
        2.2.2顺应城市规划转型发展趋势,建设跨学科教学团队
 
        抓住城乡规划转型的方向和课程改革的特征,在教学团队的组织上,要打破研究方向以及不同学科的壁垒,把集体教学的优势发挥到极致。在课程教学的初期,把上堂授课的教师进行资源整合,首先采用集体教学的模式来授课。在进行集体教学时,结合教师研究方向开展专题讲解。比如从生态学、风景园林学科、城乡规划管理等,改变了原始教学模式里,长期授课都是由一位教师来担任的情况。

这样,能把课程组组成成员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等进行优化,能最大限度发挥各自优势,学生在上课可以领略到很多优秀教师的风采,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深度上会更进一个层次。如此,能很好的规避掉原始课程跟一些分支理论课程,教学上的内容重复和交叉,从而把理论课程的系统性进行强化,而且在教学研讨时,还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2.2.3改革教学方法,探索教学与科研实践环节的结合
        为了使教学与实践的关系更加完善,教学团队在进行改革教学的同时,还要积极的创新,还要与时俱进,能够跟随学科的新理念进行发展,把当地的特色情况研究总结出来,要全方位的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学生对社会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对城乡生态环境与防灾安全、居住环境建设等方面,以及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有更进一步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学效果得以提高。
        3 教学后续的改革思考
        ①为了推动协同式教学,需要与其他的课程进行互相协调。刚开始采用集体教学方案时,得到的反馈很好,在实际教学模式中运用时发现,教学的内容和其他专业理论课,以及专业设计课之间,仍存在协调问题。比如: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部分课堂内容,跟其他课程的内容有重复部分,或根据新教材所提供的教学框架,在顺序上对基本规律介绍的过多,而又对规划的基础和必备的常识铺垫不尽到位,从而影响到了专业设计课的教学。所以,还要继续对其进行再整合、再改革,就该把学科内和跨学科的教学研讨进行加强,达到教学方案的设计目标,把课堂教学的进度和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更好的改善,集体教学转变为协同式教学。
        ②研讨式教学要根据转型时期的特点进行加强。以城乡统筹、乡村振兴、国土空间规划等大的社会发展背景下,在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结合的教学环节,教材很难做到实时更新。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紧跟国家新的形势政策,以此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授课老师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师生一起发现问题,通过查找资料、讨论和探索等方法来解决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看出,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模式比较认可,在教学中可以增加互动机会。
        ③提倡参与式教学,与双语课程进行结合。转型期的前沿性和研究性课题得力于双语课程的帮助,通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调查,我们发现,大部分工科专业、特别是建筑学院的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基础能力差异过大。为了使学生在双语课程教学中能够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要根据学生学习英语的水平因地制宜地采取教育方式。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分工又合作,授课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每个小组之间互相学习、监督和调适,使学生在语言和专业上都能有所提高。
        4 结语
        在城乡规划学科转变时期,城市规划原理知识体系涉及面也越来越宽,内容上也更加丰富。原理课程在进行改革时,在保留其优势的基础上采用调整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方法,以及建立跨学科教学团队等措施,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为以后的课程建设确立发展思路、奠定理论及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珩,赵炜.转型发展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 高等建筑教育,2012(02):73-76.
        [2]蒋伟.经济转型和新型城市化背景下的城市规划应对[J].城市建筑,2016,000(026):48.
        [3]张立琼.转型背景下的城市社区中心规划建设研究——以成都市为例[D].西南交通大学,2011.
        [4]华芳,王沈玉.转型发展背景下城市遗址的保护利用研究——以杭州市南宋临安城遗址为例[C]//城市时代,协同规划——中国城市规划年会.0.
        [5]柳庆元.转型背景下城市总体规划面临的空间问题与对策——以青岛胶州为例[C]//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