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思政课程引入建筑力学课堂中的构思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郑敏敏
[导读] 摘要:建筑力学是工程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其重点和难点
        摘要:摘要:建筑力学是工程管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其重点和难点。课程思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教育改革的一种创新理念,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文将思政课程引入建筑力学课堂中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思政课程;建筑力学
        建筑力学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认识建筑结构及构件在荷载或其他非荷载因素作用下的受力特征,掌握结构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建筑工程设计和国家注册建筑师考试奠定力学基础。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必须立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在培养学生的力学概念,适当取舍教学内容,合理调整教学方法,方能达到教学要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思想政治融入专业课程中的重要意义
        课程思想政治融入专业课程中,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高等教育与国家发展要求相结合,使高校更好地肩负起培养德才兼备的我国发展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专业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因事而化地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的独特历史、独特文化、独特国情,帮助学生建立理想信念与自信心,激励学生勤奋学习、脚踏实地、肩负起历史使命。这样,无论是对我国未来发展还是学生的成长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专业课程中加入课程思政内容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我国高校把思想教育工作贯穿到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就是为了更好的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课堂上讲授专业课程的同时,也为学生讲授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我国当下的国情,使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起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而奋斗、为人民的幸福生活而服务的远大理想。
        2.满足大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思想水平和人格魅力。大学期间是学生人生成长的关键时刻,不仅需要知识的灌输,更需要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思想水平和人格修养的教育,使之在今后能够更容易适应社会。学生期间的教育正是学生形成良好人格、提升修养的重要阶段,学生人格是否健全、修养是否够高将直接影响这个学生与人的交往、工作能力高低甚至今后未来的发展状况。因此,将思想政治融入专业课程中,能够帮助学生能提升修养、健全人格,无论是在今后的工作上还是在为人处事方面都能够很好地适应。
        3.创新了思想教育教学方法,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教育途径,破解了思政课程的“孤岛化”、育智与育德“两张皮”的现象,把思政教育从理论化转化成具体化,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长期以来,文化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处于相互独立的状态,育智是专业教师的责任,育德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教师的责任,“各行其事”缺乏沟通与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对思政教育的缺乏兴趣,导致思政教育的效果较差。专业教育过于专业化,不能满足我国教育的目标的实现也不能满足社会对学生“有德有才破格重用”的需求。因此,在专业课程教育中因事而入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堂中,丰富了学生的思想教育的途径,把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化转为现实化、具体化,解决了育智与育德“两张皮”的现象。
        二、建筑力学教学方法研讨
        1.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教学环节的第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问题的提出首先应能够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问题的介绍也应具有强烈的代入感,帮助学生全面、准确掌握提出的问题。同时,问题的难易程度也须仔细把握,过难导致学生难以准确了解问题,过易导致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失去兴趣。
        2.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既是后续教学环节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分组讨论、师生问答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问题解决途径的思考往往是一堂课的难点,教师需要设置合理的思维阶梯,引导学生根据已掌握知识点并结合生活经验,逐步梳理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3.解决问题。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解题过程进行详细的讲解往往得不偿失,教师可根据解题过程的难易程度,尽量简短明确交代解题过程,解题可要求学生课后自行完成。这种做法能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同时又能最大程度节约课内学时。
        4.深化结论。对建筑力学课程而言,对问题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讨论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结论的内涵主要是指结论的物理意义和适用条件,结论的外延则是指从结论公式中引出的新概念、新方法。对问题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深入研讨,在强化学生对问题本质深刻理解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深入剖析问题的学习习惯。
        三、建筑工程专业课中的思政教育
        1.建筑工程课程教学中思政教学目标的探索。通过分析新时代下建筑工程概论课程中的思政教育目标,将其课程融入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目标将传统的教学目标和新时代思政教育的育德目标相结合,实现新时代对育智教育目标与育德教育目标协同并进。传统的课程教育目标主要包括:一是让学生了解建筑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一些专业术语。二是让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常见性能,能够尽可能正确识别建筑材料。三是让学生熟悉建筑物的受力要求,能够对建筑结构做出简单受力分析。四是让学生掌握常见的建筑结构特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建筑结构形式。五是让学生了解建筑施工中的主要流程及工艺;新时代课程思政教育目标:一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国发展形势、爱国爱党、坚定“四个自信”。二是激励学生脚踏实地、勤奋学习、刻苦努力。三是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诚信为本、严谨求实的职业道德和严谨作风。四是引导学生传承大国工匠精神,鼓励学生勇于走在时代前列、肩负起历史使命。
        2.建筑力学融入思政教育。建筑力学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主要是讲授一些常见的建筑力学基本公理、计算方法,但是建筑力学的知识内容较为理论化,相对而言比较枯燥无味。笔者在课堂上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通过软件进行建模,在学和练中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公理和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转变传统的建筑力学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教师仅做为指导。此外,教学内容里还会引入一些工程案案例,这些工程案例包括:受力简单、传力合理的典型优秀建筑案例和建筑某一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建筑结构破坏的案例。通过正反两类案例,告诫学生:建筑受力事关到建筑物承受荷载传递荷载以及建筑物的使用年限、甚至会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意旨在培养学生脚踏实地、作风严谨、严格细致的职业精神。在学生开始进行专业学习时,就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在学生进入行业时,就要让学生对职业产生敬畏,要有严谨、细心、负责的职业品质;在学生对未来职业规划时,就要一直追求“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满足感、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随着形势的发展,其建筑力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建筑力学的教学和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广大的力学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建筑类专业建筑力学课程教学具有其专业的独特性。针对这种独特性,立足于对学生力学概念和结构分析基本能力的培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寻求与学生的最佳结合点,才能提高建筑类专业学生力学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积极学习的同时又培养良好的建筑师素质,为将来设计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范建,袁海庆,李保德.《结构力学》精品课程建设[J].理工高教研究,2018(3).
        [2]徐秒.在建筑力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陕西教育(理论版),2018(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