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人一起读--让孩子在陪伴中走进阅读

发表时间:2020/6/8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5期   作者:朱玉
[导读] 语文的功能是培养阅读的种子,《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
        关键词:亲子共读、阅读兴趣  阅读方法
         
        语文的功能是培养阅读的种子,《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学生阅读量的积累。在低年级学段,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还要求学生喜欢阅读,阅读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使他们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统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注重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构建课内外阅读相互交叉、渗透、整合、延伸,“和大人一起读”就是这一特点在小学低年段的体现。一年级教材全册共有16个“语文园地”,每一个“语文园地”中都包含一个“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栏目的设置,目的是通过引入家校合作、教师在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的引领等,加深小学生的阅读体验,加强小学生基础阅读素养的培养。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利用“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编排意图,主要利用以下策略加强家长与学生的互动,激发一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
            一、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们能够终身阅读的最大动力。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编排的阅读材料,在激发儿童兴趣、体现低段儿童认知特点方面,都较好地体现了儿童本位的入选标准。和大人一起读”的选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有儿歌、童谣、民间故事、童话等,这些生动有趣的材料,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断激发儿童的阅读期待。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要把握选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如阅读材料为儿歌时,以《孙悟空打妖怪》这首节奏明快的儿歌为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组比赛读,保证学生能把儿歌读通顺读流利。接着选配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学生配合音乐的节奏读出儿歌的韵律,最后教师把拍手游戏加入进去,和学生在游戏中共读,孩子们读的满心欢喜,学的轻松愉快,自然而然就有了读的兴趣。
        再例如,选文中有部分篇目是孩子在学前就比较熟悉的故事,如《小兔子乖乖》《拔萝卜》《猴子捞月亮》,教师要利用这些篇目引导儿童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在不识字、不学拼音的情况下,借助自己的口语经验,以听一听、讲一讲、演一演的方式,建立字形与字音之间的关联,帮助儿童跨进“阅读”的大门,使学生可以初步感受阅读的乐趣。
        二、教会阅读方法
        大量的阅读是提升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有效的阅读方法能够使学生对书本内容、结构的有明确的理解和认识。“和大人一起读”中的”大人“,我们设定为学生家长,“一起读”设定为学生和家长的亲子共读,但有的家庭阅读氛围没有形成,家庭阅读习惯没有养成,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上给学生间接的引导和示范,交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习惯。阅读教学对小学生而言除兴趣外,还要具有阅读时排除干扰专心致志的习惯,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尤其重要。而这种习惯必须靠老师设法运用一定控制手段,调动起视觉、听觉、肢体动作等各种感官体验参与其中,教师充分利用“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选文,让学生读完说一说、演一演、动手画一画等,限制其注意力的分散,逐步促进专一读书习惯的形成。
        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习惯。

一年级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遇到不认识的字,不能理解的词句,不知道的事物等等,这时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鼓励学生多问问老师、同学或联系生活找找答案,培养学生善于审视书本,发现阅读障碍自行解惑的习惯。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习惯。“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选文题材广泛,老师带领学生学完选文后,可推荐相同题材或类似内容的文章,以“一篇带多篇”,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同时,老师应当多多了解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鼓励他们多读书,广泛地阅读他们所喜爱的书籍。
        三、指导亲子共读
        “和大人一起读”更侧重于学生在家长的陪伴下进行亲子共读,教师可有效利用“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从激发阅读兴趣、创设阅读氛围、家校阅读合作、阅读读物选择、阅读方法等方面入手,对家长进行亲子共读方法的引领和指导,也可在进行此栏目的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回家之后应该如何和家长一起朗读。
        在课堂上教授“和大人一起读”中的篇目时,我一直强调我就是孩子们在学校的大人,积极参与到孩子们的朗读活动中,并提醒他们回到家之后和家人也可以这样读,让孩子回去后和大人一起模仿迁移演绎老师带领下的读书过程。
        如在课外读物的选择上,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一个确定衡量标准,因此,他们倾向于读他们所喜爱的书。家长会推荐一些如《三字经》、《千字文》等传统启蒙读物,或是《十万个为什么》等科普类图书,孩子们并没有很大的兴趣,强迫他们去读,就会挫伤孩子的阅读积极性,让他们形成一种惧怕读书、读书枯燥的心理。这时,教师要引导家长在挑选课外读物时,可借鉴“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中的选文,选文是什么样的阅读类型,就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一年级“和大人一起读”栏目以儿童故事和童谣为主,那么教师可以推荐经典童谣和童话。
        教师可结合课堂中的教学方法,如朗读、讲故事、问答、角色扮演、分享体会等,给家长进行亲子共读方法的指导。以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中《小松鼠找花生》一文为例,可由父亲阅读旁白,母亲扮演鼹鼠的角色,孩子扮演小松鼠的角色。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模仿动物的动作、口吻,让孩子走进故事,身临其境。这样,家庭成员全都加入,孩子也能在温馨的氛围中主动地去阅读体验。
        综上所述,语文能力的形成不止于课堂内,更要延伸到课堂外。“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内容具有典型性,对提升孩子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师的引导式阅读,家长的亲子共读,选用符合儿童阅读兴趣的课外读物,采用有效的阅读方法,为孩子创造更加广阔的阅读空间,才能让孩子让学生真正走进阅读,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参考文献:
        宣在敏. 部编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教学指导[J]. 教育进展, 2019, 9(3): 246-250.
        许秀瑜. 小手拉大手, 角色变换走——年级《和大人一起读》[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4): 89-90.
        李益友. 在孩子心底种下阅读的种子——统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栏目的教学实践探索[J]. 语文教学通信, 2018(36): 68-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