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观察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月4期   作者:张云海
[导读] 研究关于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
张云海
(通辽市科尔沁区健康教育所;内蒙古通辽028000)
摘要:目的:研究关于中医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160例糖尿病肠胃功能紊乱的患者,时间在2019年1月~9月期间,运用随机平均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方法,中医组运用中医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肠功能紊乱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治疗效果的结果为对照组中治愈45例、56.25%,缓解25例、31.25%,无明显效果10例、12.5%;中医组中治愈60例、75.00%,缓解18例、25.50%,无明显效果2例、2.5%,两组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肠功能紊乱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小药物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关键词:糖尿病;肠功能紊乱;中医治疗、临床疗效
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糖尿病并不陌生,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上升,糖尿病的发生率却在逐年递增,它的发病原因有很多,能够引发的并发症也有很多,其中消化系统方面的并发症就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类的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肠功能紊乱,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糖尿病导致消化系统的神经病变(坏死或变性)。发生病变后,对胃肠道运动功能会产生很多不良影响。糖尿病的胃肠道功能病变容易造成食管运动功能障碍、胃轻瘫、肠道功能障碍等症状的出现。所以患者常常会表现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胀不适,便秘、腹泻等常见的消化道临床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大便失禁等症状。目前临床对于此并发症的治疗是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但是有些患者糖尿病史长,肠功能紊乱持续时间长或者反复,这时候西药治疗可能效果并不完美,但是除了西医治疗,还可以采用中医药治疗,而且有研究表明,中医治疗效果更具有疗效。为验证其结果,我院就此展开研究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对治疗糖尿病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具体过程如下所述:
1 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我院收治160例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由临床诊断,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中医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男5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8.54±10.54)岁,糖尿病平均病程(10.54±4.27)年。中医组男50例,女30例,平均年龄(60.24±10.66)岁,糖尿病平均病程(10.63±4.5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平均病程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研究内容
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是采取西医药治疗,本次给予西沙必利片药物,为患者每日提供三次,于餐前服用,每次药量为5mg,每日总服用量15mg。以两周为一个疗程,共两个疗程。
中医组患者采取中医药治疗,本药方是在我国古代名方平胃散、二陈汤的基础上,兼以现代医学研究的成果,加以调配而成,可用于胃腹胀满、恶心、嗳气、纳食不化、舌淡苔白腻、脉滑的脾虚湿阻证。
本次选用药方:苍术10克,白术12克,陈皮10克,厚朴9克,茯苓15克,莱菔子15克,积壳10克,半夏9克,佩兰习10克,丹参12克。如患者有便秘的现在,可再加入大黄5~10克,枳壳10克。
中药用法:将配备好的中药用专业仪器进行水煎,需要每日服用一剂,熬制好的中药汤汁分别再早晚的时间进行口服。
治疗时间同对照组。
3观察指标
本次观察墓目标为临床疗效,分为治愈、缓解、无明显效果三个级别。
评判标准:治愈:患者胃脘痛消失,大便正常,短期无复发。好转:胃痛缓减,大便次数明显减少,发作次数减少。未愈:症状没有变化。
4 结果
同时治疗2个疗程(1个月),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对照组中治愈45例、56.25%,缓解25例、31.25%,无明显效果10例、12.5%;中医组中治愈60例、75.00%,缓解18例、25.50%,无明显效果2例、2.5%,两组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实验结果数据见表1。
 
5结论
大概有4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很容易合并胃肠功能紊乱的并发症,并且在临床症状每个人的表现也可能不一样。其中大部分的患者可能出现糖尿病的胃轻瘫,即患者的胃蠕动功能受到障碍。还有一些患者也可能表现出便秘,甚至也有患者会出现腹泻的情况。其主要原因有:糖尿病病人容易合并自主神经功能的障碍类病变。糖尿病患者的胃肠道的微循环容易出现障碍。糖尿病患者会影响胃肠道的平滑肌的功能。高血糖会抑制胃肠道的蠕动功能。糖尿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不仅仅是常见的一种并发症,而且还是一种比较慢治疗的,容易反复发生,这样会给患者身心和生活带来很大痛苦。糖尿病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常见的症状有两类:
一类是胃部症状,患病时间愈久愈明显。症状为上腹部的不适(腹胀),也会出现恶心、烧心等情况。症状可短暂好转,也可持续存在。做胃钡餐检查可发现钡剂在胃内停留达6小时以上,胃蠕动减弱或消失,胃扩张。以上表现医生称之为“胃轻瘫”。
一类是肠道症状,此类好发患者一般是糖尿病时间长达7年以上。有的是脂肪泻,次数较多但是大部分没有腹部疼痛感。有的是顽固性便秘,有的是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治疗糖尿病胃肠并发症,重点在于有效控制血糖,避免并发症进一步进展,但对症治疗也不能忽视。所以本次就治疗方法展开研究,主要研究运用中医治疗的疗效,从结果中可以见到,中医治疗比常规药物治疗疗效更好。
总而言之,糖尿病肠功能紊乱的患者采用中医治疗的方法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小药物毒副作用,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看文献:
[1]黄霞,袁效涵,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实验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0,62 (3) : 36-37.
[2]孟得静,黄小艳,邢朝年.糖尿病胃肠功能素乱的中西医结合治疗[J].吉林中医药,2010, 30 (12) : 1047.
 [3]王营王,玉春,邓杏林,刘立峰.分消清利汤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110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3, 35 (2) : 190-191.
[4]李彦彬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中医治疗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2013,8 (2) : 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