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月3期   作者:邹虹
[导读] 心血管疾病是血管系统疾病的总称,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高。
邹虹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200)
心血管疾病是血管系统疾病的总称,发病率和致死率都较高。对于心血管疾病,目前已经有了多种成熟的治疗技术,介入治疗在临床中的应用最为广泛。介入治疗需要搭配完善的术后护理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本文就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心血管介入治疗方案及相配套的护理模式。
1.常见的介入治疗
 1.1起搏器植入
  植入心脏起搏器,利用其导线和电极的传导刺激心肌,令其正常的收缩、搏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是针对心血管疾病的常用介入治疗方法。心脏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颈动脉窦性昏厥、异位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应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由于可逆病因导致的有血流动力学障碍的心动过缓患者,可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
 
 1.2冠状动脉造影
  冠状动脉造影是介入治疗前的诊断步骤,通过将导管送入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注射造影剂,获取病变信息,这是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前提。
 1.3冠状动脉介入术
  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后的患者,可接受冠状动脉内治疗术,也就介入治疗。其适应症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心肌病、稳定性心绞痛,频繁发作的心肌炎等。冠状动脉介入术从过去的单纯球囊扩张术,逐渐发展为裸金属支架置入术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
 
 1.4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适应症为房扑、房颤、房速、室上速、器质性心脏病的室速、左室特发性室速以及不适当窦速。这是一种具有手术切割、止血、干燥组织等多重作用的治疗方法,主要针对心律失常的治疗。
2.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
 2.1术前护理
  不同的介入治疗方法下,术前、术中以及术后的护理模式也不同。在起搏器植入、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射频消融治疗前,一般无需禁食,但也不能大量进食,更要禁止患者食用一些容易产生气体的食物,如牛奶、萝卜等。手术当日清晨尽量排便。起搏器植入前,需要停止服用抗凝药物。两侧锁骨上下及腋窝部位备皮。冠脉造影前,针对未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需予以大剂量冲击疗法,并在会阴部和双侧腹股沟位置备皮。射频消融治疗前,需停止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对于慢性房颤患者,提前服用华法令直至手术前4日停止,改为低分子肝素。阵发性房颤患者,手术前四天开始注射低分子肝素Bid,手术前12h停止注射。在患者会阴部、双侧锁骨、腹股沟以及腋窝处备皮。
  术前的心理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心血管介入治疗属于大型手术,具有很高的风险,术后并发症较多,患者很可能在术中出现意外,因此在手术前,病人往往有很大的心理压力,临近手术更是会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的表现。通过与病人沟通,介绍手术流程以及治疗的效果和成功率,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情绪的稳定对治疗能否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2.2术中护理
  手术过程中,密切监视病人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确保静脉滴注通畅,做好急救准备。及时更换造影剂,确保除颤器随时可用。肾上腺素、硝酸甘油、阿托品、多巴胺、激素都是必要的急救药品,需准备好。
 2.3术后护理
  植入心脏起搏器后,首先要将患者呈卧位安置,加强心电监护。用沙袋压迫6h,测量血压。术后每日观察切口恢复情况以及有无并发症出现,术后一日换药,七日拆线并安排胸片。
  冠状动脉(桡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呈卧位修养,密切观察伤口恢复情况,保持肢体制动3d。
  射频消融术后,将患者安置卧位,压迫沙袋,测量血压。6h后将沙袋取下,肢体制动12h。密切观察伤口,加强心电监护,按医嘱用药。术后日次清晨进行伤口护理。
  房颤术后,患者需通过心超检查了解有无心包积液,检测心率、血压,密切观察患者意识。术后第一天进食冷流食,2周内进食温凉的柔软食物,不能吃坚硬和过热的食物,保护食管。术后3d内持续注射低分子肝素,3d后口服华法令,坚持抗凝治疗1个月。
 2.4健康宣教
  手术后,由于患者需要长期卧床休养,不宜食用油腻难消化的食物、辛辣食品、酸性食品以及容易产生气体的食品。烟、酒、咖啡、浓茶必须远离。有患者由于不愿意在病床上大小便而故意控制饮食,这对术后恢复极为不利,是必须要避免的。结合患者的病情及手术指导其正确用药。射频消融术后,需服用拜阿斯匹1至3个月,植入心脏起搏器后,至少服用波立维一年,他汀类药物需终身服用。
 2.5并发症护理
  手术后,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包括腹胀、失眠,伤口疼痛、腰痛、排尿困难等,不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会影响手术效果。腹胀可用手按揉腹部,将温度适中的热水袋放置于腹部,加强保暖,促进消化。长期卧床会导致患者腰背部疼痛,可指导家属为病人进行局部按摩,必要情况下使用止痛剂或镇静剂。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很多患者无法在病床上排泄,这一点应该在手术前就进行尝试性训练,术后如果仍然无法正常排泄,可采用诱导法,必要时行导尿术。
  结语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样,安全性和效果也不断提升,为了最大程度发挥手术的作用,必须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考虑到手术可能带来的问题和风险,最大化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手术效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