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琼 刘心 关雅芯 谭锐飞 黄锦兰
(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
【摘 要】目的:探讨重症心衰患者应用呼吸机抢救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51例重症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呼吸机抢救干预。结果:患者使用呼吸机5h后,体征明显改善。本研究中所有重症心衰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96%。结论:呼吸机用于重症心衰患者的抢救,可稳定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形成。
【关键词】重症心衰;呼吸机;抢救
作为常见的急危重症,重症心衰的预后较差[1]。这类疾病对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心功能的影响较为显著,加之其病情进展较快,如患者未能于较短时间内接受可靠治疗,容易引发并发症或不良预后。呼吸机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辅助呼吸手段,其可通过连接呼吸机的形式,维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性。为确定呼吸机治疗的价值,本研究主要针对51例患者进行分析和研究,现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科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1例重症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22例;年龄(53.6±11.9)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呼吸机抢救干预:重症心衰患者入院后,立即实施常规抗心衰治疗。给予患者经口气管插管,连接呼吸机给予患者辅助呼吸。呼吸机辅助模式设置:连接呼吸机后,以A-C模式实施辅助呼吸干预。密切监测重症心衰患者的氧合状况,确认氧合状态改善且循环恢复稳定状态后,改用SIMV+PSV模式实施辅助呼吸治疗。随着重症心衰患者各项体征的改善,以CPAP模式维持患者的辅助呼吸状态,直至脱机为止。呼吸机参数设置:压力支持:12-20cmH2O;潮气量:6-8ml/kg;呼吸末正压:5-10cmH2O。吸氧浓度:初始阶段控制于>60%水平,待确认重症心衰患者氧合改善后,调整至60%以下。停用呼吸机的时机,依据重症心衰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神志状态及相关体征等判断。如经检查发现重症心衰患者恢复意识清醒状态,且血气分析结果、血压等指标均恢复正常,初步判断重症心衰患者可停用呼吸机。持续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如2h后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仍处于正常状态,且恢复自主咳痰功能,可拔除重症心衰患者的经口气管插管,停用呼吸机。
经呼吸机给予重症心衰患者补充高浓度氧气时,注意监测患者的泡沫痰状况。如发现患者的泡沫痰较多,可向连接呼吸机的湿化器中加入5ml医用酒精(75%浓度)。
2 结果
2.1 体征变化
使用呼吸机5h后,重症心衰患者的HR及PaO2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
2.2 并发症发生状况
本研究51例重症心衰患者中,仅1例出现电解质紊乱,并发症发生率1.96%。
3 讨论
近年来,重症心衰发病率逐渐升高[2]。根据既往重症心衰管理经验,这类患者的病情进展快、病情危重等特征,为临床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因此,选择恰当的干预方法,以保障患者的安全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重症心衰患者的病情控制难度体现为:患者伴重度心力衰竭时,因肺毛细血管静水压异常升高,造成肺内大量聚集浆液(与静水压改变形成的促渗透作用有关),引发肺泡换气功能及通气功能异常,最终演变为二氧化碳潴留、低氧血症。低氧血症的形成则可经加剧心功能损害这一途径,影响患者的肺功能,造成患者病情的恶化。
呼吸机治疗主要通过呼吸机纠正患者的异常呼吸状态。这种治疗方法对因肺通气障碍或其他原因引发的呼吸功能异常,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重症心衰患者的抢救干预中,呼吸机的应用优势在于:
(1)阻断病情的恶化。重症心衰发作后,患者主要因心衰、肺功能损害及其所引发变化的相互影响作用,导致病情的快速进展。实施呼吸机治疗后,这种方法可快速针对重症心衰患者的呼吸减慢症状,经气管插管途径,维持患者良好的呼吸状态。呼吸机的使用可阻断患者肺通气功能的持续恶化,缓解其低氧血症,进而为重症心衰患者预后的改善提供支持。
(2)降低并发症形成风险。重症心衰患者容易合并呼吸道感染、电解质紊乱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这类重症患者出现上述并发症的关键性原因在于:未能及时采用治疗方法进行干预,或所选治疗方法的干预作用不显著,导致患者病情持续恶化,进而增加其并发症形成风险。于重症心衰患者的抢救干预中引入呼吸机治疗后,呼吸机的使用可在纠正重症心衰患者呼吸功能的基础上,帮助重症心衰患者恢复正常的机体循环状态,因此,其并发症形成风险也可得到一定控制。
本研究表明:51例重症心衰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96%,这一结果提示呼吸机治疗的安全性水平较高。
为了保障呼吸机治疗价值的充分发挥,在运用呼吸机治疗方法抢救重症心衰患者时,应注意如下问题:
(1)呼吸机各项参数的设置。重症心衰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状况及抢救效果存在密切关联。对此,在使用呼吸机期间,需注意遵循逐步提高吸氧浓度、潮气量原则,动态调整各项参数。此外,在重症心衰患者的抢救中,呼吸机模式的选择也应注意结合患者的体征、氧合状况等的变化随之调整。
(2)通气时间。重症心衰患者抢救中,长期经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容易增加呼吸道、肺部感染形成风险。为保障重症心衰患者的康复安全,需注意合理控制重症心衰患者的通气时间,以避免通气时间过长带来的风险。
综上所述,宜于重症心衰患者的抢救工作中,推行呼吸机抢救干预,以抑制患者的病情进展,并降低重症心衰患者的并发症形成风险。
参考文献
[1].韩文龙,彭川.急性重症左心衰抢救中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16):61-64.
[2].张丹.Bipap无创呼吸机对40例重症急性左心衰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S2):291-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