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卷2月6期   作者:李国宝
[导读] 通过多年来当涂县委县政府及各地方政府的努力,现如今当涂县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实际成效
         一、旅游产业发展对当涂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1、有利于保护与利用山水与文化资源
         随着当涂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产生城市快速建设发展和自然山水环境及人文地域特征保护的矛盾。本文推动的旅游产业发展重在研究保护、延续并利用当涂县空间特色资源,促进城市自然环境与物质环境良性发展。
         2、有利于彰显城市特色
         通过旅游带动的方式,彰显地方城镇特色,促进文化传承。本次研究有利于更好地塑造人文、地文景观,形成全面、系统的旅游规划体系。
         二、当涂县旅游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通过多年来当涂县委县政府及各地方政府的努力,现如今当涂县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实际成效,已初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现状景观资源和现状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周边游客。
         1、山水资源
(1)整体格局
         县域格局:北拱群山,百峰巉岩之阳刚;东抱石臼,三湖碧水之阴柔;西濒长江,扬子如带千里奔泻之飘逸;南怀熟地,公圩若盘万顷良田之敦厚。如此既形成了当涂县自然风光秀美而奇险的特色,又孕育出当涂县文化丰富多元、兼容并蓄的品格。
         县城格局:西侧临江,东侧为连绵群山,县城则夹在其间,呈现出山城江分层特征。
(2)主要水系
         当涂县水系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概况看来包括江、湖、河、圩四个类。
江:即长江。
湖:石臼湖是安徽省当涂县与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县、高淳县间的界湖,面积207.65平方公里。由古丹阳湖分化而成的。
河:县域内主要河道有护城河、姑溪河、襄城河、青山河、运粮河、水阳江等。
(3)主要山体                                          
         当涂县内山体主要为大青山和横山,其中与城市联系较为密切的山体主要有大青山、白纻山、凌云山、小黄山及花山等。
         城区主要外围山体
         中心城区以外的山体主要指位于东侧的白纻山、横山等连绵山 脉,构成中心城区依托的背景和界面。
         城区内部主要小山体
小黄山、花山及凌云山可视为城市绿肺,小黄山上的黄山塔为省级文保单位,是城北独特的地标,与北侧的襄城河有很好的山水呼应关系。
2、人文资源
(1)老城格局
         老城内部的历史遗存和护城河外的城墙在文革期间已消失殆尽,只留下护城河保存完好。
         护城河与姑溪河呈“U”型相交
姑孰城的城池功能完善、格局科学合理,是中国古代城池的缩影。护城河与姑溪河呈“U”型相交的格局在全国范围内少有。
九街十八巷
九街格局依稀可见,也就是提署路和姑孰路,化为九街的一部分,一直留存至今,十八巷已消失。
(2)古塔
         自古以来,当涂一直流传这样一句口头禅,“当涂虽小,三塔两浮桥”。这既是当涂县城历史悠久的见证,颇有是当涂人中的骄傲。三塔是指城北黄山塔、城东凌云塔、城西金柱塔,三塔“鼎峙三垣,形家谓作镇乾方,为三邑之主星”(三邑指太平府所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县)。
(3)文保单位
         当涂县历史资源丰富,县域现状有文物古迹88处。其中,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国家级1处,省级3处,县级保16处),定文物保护单位31处,未定级古迹37处。包括位于城区的主要有黄山塔、金柱塔,位于护河镇园艺行政村吴马自然村的琉璃瓦窑址等。
空间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特点,主要依托自然山水资源分布,主要位于大青山及周边、横山和当涂县城一带;外围乡镇亦有零星分布。
(4)特色古镇
         当涂历史上有“薛新丹博采大乌黄”八大古镇,经行政区划调整后,现状有太白、乌溪、湖阳、护河四大古镇。
太白镇 :拥有国家级文保单位李白文化园和太白生态园等特色旅游资源。
乌溪镇:该镇自古商业繁荣、边贸发达,是当涂八大古镇之一。
湖阳镇:安徽湿地生态自然保护区。是长三角地区有名的鱼米之乡。有“华夏第一蟹乡”之美誉,拥有市级文物重阳古木和济美坊。
护河镇:入选“安徽省旅游乡镇”,原名护驾墩,是千年古镇。


3、城市建设风貌特征
城市建设主要集中在姑溪河以北,襄城河以南,城内还有各种特色元素如广场和桥头空间,护城河上5座桥的桥头空间,姑溪河上的3座桥具有当代文化特色,见证了当涂县跨河发展的历史,襄城河上还有4座桥。
         三、当涂县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涂县具有全国独有的三个特色,特色一为三塔视廊呈等腰三角形,构成城市独特的地标;特色二为护城河呈倒“U”型与姑溪河相接,是城市流动的风景;特色三为当涂县依山靠水,历史资源丰富,田园山水风光独好。
虽然资源特色独特,但也存在保护不够、串联不够、彰显不够、开发深度不够等问题。
1、资源保护不够:面对城市快速发展,山水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面临建设侵蚀的压力,如何保护具有城市格局价值的山水空间;如何保护山水风光与特色风貌不受建设开发的过多影响。
2、资源串联不够:针对零散分布的历史资源点与局部范围的开敞空间,如何在相对独立的前提下加强系统联系。
3、资源彰显不够: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扩展,如何针对不同地域,结合区位、用地与现状优势形成区域意象,体现区域特色,增强区域感知。
4、整体质量不高:旅游资源数量多,但高品质的旅游资源较少,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由于开山采石和工业以及生活废弃物的污染,一些景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四、推进当涂县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合理利用和开发自然人文资源,落实旅游资源保护
(1)自然旅游资源保护
         湖泊湿地资源:对境内的水系分阶段进行统一治理和清污,对水乡居民的生活用水排放系统进行改造,杜绝向水系里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建立旅游缓冲区和生态保护区,加强水系两岸的绿化工程,杜绝人类旅游活动和污染排放对湿地动植物的影响。
山地资源:山地周围不得发展污染性工业。鼓励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加强绿化建设,营造优美的旅游环境。
林地植被资源:保护植被的生长繁衍,保护古树名木及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保持植被保持多样性;杜绝乱砍乱伐行为,加强林地火险的监控。
(2)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保护
         古镇保护工程:严格审批新建项目、有效控制游客量,加强古镇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划分绝对保护区、环境影响区、环境协调区等规划保护范围,在不同的区域只允许开展相应的活动和项目。
古建筑遗迹抢修工程: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实时监控资源状况;加强对重点遗迹的修复工作力度,最大程度的保持遗迹建筑风格。
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申报工程:整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级别建立遗产档案,适时申报遗产项目。
2、落实各项举措,保障旅游发展
(1)观念更新
         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中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成长性高的优势产业,未来要发挥社会优势,盘活现有资源,最大效率地发展旅游,走资源精细化、产品特色化、市场国际化的道路,确立当涂县旅游业的主导产业地位,充分发挥旅游业在当涂县城乡统筹发展、资源环境保护和强化当涂县特色中的重要作用。
(2)组织保障
         政府引导与市场驱动相结合,整合当涂旅游产业要素,优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提升接待服务水平,推进旅游企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同时,加强乡村旅游业的规划开发、营销、培训、文化保护利用等方面的管理,保障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3)政策保障
         完善涉及旅游产业发展的组织、市场、金融、税务、投资、技术、人才、环保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职能、依法管理。
(4)人力资源保障
         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同国内外相关高校和企业合作,开设旅游管理进修班,培训旅游管理与接待、旅游餐饮服务等专业人员。开展旅游人才引进,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旅游专业毕业生来当涂工作,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引进熟悉国际旅游业运作管理的高层次旅游人才,优化当涂县旅游人才结构。
(5)增强旅游信息化保障
         实现旅游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与南京、马鞍山联合建立旅游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平台,建成包含旅游政务管理、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行社管理的动态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建成“数字化当涂旅游”,扩大当涂旅游的市场影响力。
(6)多方筹集资金
         制定扶持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特别是与国内外知名旅游机构联合打造旅游品牌,吸引更多资金投入当涂旅游业开发,实现从宣传的国际化走向市场的国际化,使旅游业成为促进当涂产业发展转型的新增长点。
         参考文献:
         [1]胡明星、马菀艺.无锡主城区开敞空间规划布局研究[J].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南京市规划局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2009
         [2]刘畅.鄂尔多斯市旅游文化发展与管理研究[J].内蒙古大学.2013
         [3]吴必虎等.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J].2004
         [4]雍蓓蕾.乡村聚落的旅游性更新改造设计研究[J].重庆大学.2008
         [5]当涂县县城总体规划.当涂县人民政府.2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