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0/6/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2月3期   作者:周云龙 舒剑臣 谢侃 谢杰 史可测通讯作者
[导读] 探究分析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
周云龙  舒剑臣 谢侃  谢杰 史可测通讯作者
(乐山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四川乐山 614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共100例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以电脑随机的方法将他们对半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手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总时间、住院时长、VAS评分和整体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骨折患者的术中各项指标等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具有一定推广价值。
【关键词】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微创手术;传统手术;疼痛评分;价值;治疗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spinal osteoporosis compression fracture. Methods: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s of the spine from March 2017 to March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observation objects of this 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50) and an experimental group (n=5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surgical treatment, whil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reatment. The operative blood loss, total operative time, length of stay, VAS score and overall therapeutic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indicator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postoperative VAS scor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nclusio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porotic compression fractures of the spine can achieve better results and has a certain value of promotion.
 
【 key words 】 vertebral osteoporosis compression fracture;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raditional surgery; Pain score; Value; Treatment effect
脊柱作为人体的中轴和机体的支柱,其结构较为复杂。脊柱骨折是临床骨科中常见的创伤之一。脊柱骨折的发生率占所有骨折类型的5%~6%,其中主要以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为多见,且胸腰段骨折的发生率排第一位,其次为颈部、腰椎,胸椎最少,由于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常可并发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脊椎受损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由于脊柱骨折的受力部位、外力的作用等的强度不同,骨折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发生骨折之后,往往需要进行骨折手术,手术结束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进行康复,因此,科学、规范、有效的手术方法在脊柱骨折的治疗和后遗症的预防中十分重要[1]。本次研究通过选择到我院就诊治疗的100例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究分析了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共100例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以电脑随机的方法将他们对半分为对照组(n=50)和实验组(n=50)。其中对照组女性22例,男性28例,年龄在46-78岁,平均年龄(62.6±3.6)岁;实验组女性26例,男性24例,年龄在46-77岁,平均年龄(63.8.4±3.8)岁。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为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②告知患者研究意义,经过患者同意;③患者心理、精神、交流方面均正常。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的;②器官具有疾病或者衰竭的;③视听障碍;④具有过敏体质的。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常规手术进行治疗,患者呈俯卧姿势,探查腰椎情况,确定手术部位,做好消毒工作后,采取硬膜外麻醉后作正中切口,从切口逐层切开直到到达患者的骨折部位[2],对切口扩大以方便手术,期间应注意止血,对患者的骨折部位的组织进行切除,在清除完毕后常规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结束手术。实验组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患者行右侧位卧躺,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消毒后采用浸润麻醉,根据患者的脊柱骨折病症部位选择对应的椎间盘水平旁正中12 cm的位置作微创切口,使用椎间孔镜配合穿刺针对患者的骨折部位及纤维环组织进行切除,之后应用双极射频对破裂的纤维环消融皱缩成型,清理侧隐窝及椎间孔内疏松骨质及韧带,松解神经根,结束后对切口进行缝合并注意预防感染[3]。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对比两组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术中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治疗效果(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指标。治疗有效率=(显效人数+有效人数)/总人数100%。)得出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统计所得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计算,计量资料行卡方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对比
由表1可知实验组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的手术的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的老龄化进程一步步加快,这也就导致老年群体在人群中的比例逐渐上升,而老年群体的骨质疏松情况较为普遍[4],因此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也在临床中呈现出递增的趋势。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会导致患者的行走受限,患者多只能卧床静养,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有着较大的影响。传统的骨折手术具有出血量大[5]、手术时间长、恢复缓慢的缺陷,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相比传统手术具有更加突出的优势,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6]。本次研究通过选择到我院外科就诊治疗的100例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究分析了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结果显示:实验组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且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微创手术治疗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能够改善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的身体恢复健康,对于提高预后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崔丽华.微创手术应用于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0):68-69.
[2]黄福川,汤明,唐焕章.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患者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2):2931-2932.
[3]席海洋,王君豪,张凯, 等.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合并急性或亚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9,28(19):3475-3478.
[4]姚晓伟,贾晨光,付琳, 等.CT导航穿刺活检术在脊柱不明确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8,30(3):77-79,87.
[5]俞勇,陈明,杜利娜.分析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应用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J].医学信息,2016,29(22):68-69.                                      
[6]林玉江,杨利民,杨健.经皮穿刺加压植入骨棒骨粉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恢复伤椎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7,21(23):3670-36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