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同阶段的语文习作教学有不同的特点,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也会有较大的差异性,这需要语文教师积极的探索不同阶段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和实现途径,合理的采用不同的习作教学方式开展教学,进一步的满足各阶段学生在习作学习中的基本需求,继而助力习作教学效能的全面提升。本文将就小学各年段教师有效习作教学方式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式;探索
教学方式是习作教学的基本依托,而不同的习作教学方式会对习作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和直接的影响,需要各阶段语文教师结合学生认知特点、课程标准要求和具体教学内容的不同,合理的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兼顾学生学习差异和促进教学效能提升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进一步借助教学方法的创新来唤醒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活力,继而助力学生习作能力、习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本文将从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入手,对各个阶段习作教学的方式进行讨论。
一、小学低段习作教学方式
小学低段的学生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其依然以形象性、直观性的思维为主,且在步入小学后会产生很多适应性问题,但能基本说出自己的想法、进行简单的表达,具备了一定的习作能力。因此,低段语文教师要结合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积极的在习作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注重分阶段打牢学生的习作基础知识储备,并合理的引入直观演示法、活动教学法等开展教学,有效的唤醒学生的习作欲望。一方面,借助直观演示法进行习作教学。例如,在看图写话习作过程中,首先,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形象性的展示出相应的习作“图”,图上显示的是大草原,草原上有各种动物……让形象具体的展示有效的激发小学生的习作热情和习作兴趣。其次,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支架”,如可以向学生展示一篇关于写话的案例,并向学生提供各种思路指引,如草原上都有哪些风景,都有哪些小动物,这些动物有什么特点,你见过哪些动物,最喜欢哪些动物等等,提供范例,引导学生结合这些形象化的案例展示和问题指引,进一步的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有效的提升学生的习作质量。最后,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享,如随机提问学生让学生对写好的习作进行朗读,并给予学生相应的习作评价,而在评价中要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同时合理的引入肢体语言,给予学生温馨的鼓舞,避免过多的指责和批评,从而有效的提升低段学生习作的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要积极的引入活动教学法。而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应当优选活动主题,如要选择容易进行、趣味十足、主题突出和有教育的活动类型,同时要合理的制定规则,有效的维持课堂的活动秩序,进一步提升习作教学的质量和效能。
二、小学中段习作教学方式
小学中段的学生依然以形象性的思维为主,但是思维思考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升,能够独立的进行语言表达,并能较为准确的阐述自己的观点,正确的进行文字书写,习作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中段的语文教师要在学生已有的习作经验基础上,进一步的引导学生通过小组阅读来夯实习作基础储备,并积极的引导学生将习作和生活进行联系。一方面,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习作和生活联系。
例如,在习作“最美的景色”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紧密的联系生活,如生活中有哪些美丽的景色,这些景色美在哪里,你最喜欢的景物是哪些,这些“最美的景色”是否可以引申到人或者人的行为是美丽的话题上,并引导学生思考哪些人、哪些事情可以称之为美丽等等,让学生在积极联系生活中激发习作的灵感。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认真的从生活细节入手对事件进行提炼和总结,如可以让学生思考语文习作学习中发生了哪些小故事,小明是否又在课堂调皮捣蛋,小张是否依然在课堂坐的笔直等等,引导学生在思考生活点滴中感悟,进而激发学生习作思维,为学生的习作学习注入源泉活动。另一方面,要积极的在教学中做好习作素材的积累和习作教学的衔接。如积极的引导学生做好课内学习的积累,对素材进行提炼,并通过兴趣小组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的阅读一些绘本、寓言故事、注音诗歌等等,夯实学生的习作素材基础,进一步的提升习作教学质量。
三、小学高段习作教学方式
小学高段的学生思维思考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能够准确的通过图示、影视作品、叙述、对白和文本文字等多样的途径获取信息,并能对这些信息进行清晰的表述,也能够和教师、班级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交流和沟通,习作能力大幅度提高。因此,小学高段的语文教师要积极的结合该阶段学生的基本认知规律,合理的引入合作学习法、线上拓展法等模式开展教学,以进一步的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不断的提升习作教学的针对性和总体效能。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习作教学中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如师生谈话、问卷调查、摸底考试和综合测评等方式,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习作知识储备量、个人习作能力等进行全面化把握,并按照优势互补和学生自愿的原则将学生进行分组,为合作学习打好基础。其次,语文教师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进行讨论,一起讨论习作的方法,积极的分享习作的经验,分析和解决习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一步凸显学生在习作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最后,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习作作品展示,在该过程中积极的学习习作经验,进一步的拓展学生习作视野。另一方面,教师要积极的构建线上学习空间,如可以开设相应的微信公众号,并每天在微信公众号中推送相应的习作素材,如好词佳句、同龄优秀作品范例等等,有效的夯实学生习作素材积累,为后续的习作学习打好基础。
综上所述,不同阶段的习作教学会有不同的特点,不同阶段的学生也会在习作知识储备、习作能力和水平等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小学语文教师要结合不同阶段习作教学的基本规律,积极的探索和研究有效进行习作教学的方法和对策,并在低段习作教学中选择能够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带动学生参与热情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在中段习作教学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做好上下衔接,在高段习作教学中要进一步凸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采用有效的对策开展习作教学,进一步的助力习作教学效能的提升和小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陈婉贞.小学中年级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36):19.
[2]张春莲.农村小学低年级语文写话教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3]严翠萍.优化小学中学段习作教学的策略[J].名师在线,2018(32):38-39.
此文是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一般课题《小学语文习作学习方式的有效性与年级差异的关系研究》立项编号:1804243 的研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