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调查涉及幼儿家庭的学历条件、职业认同、水八仙种植经验、地方特色文化认知四大类问题,用数据描述和分析了我园幼儿家庭对我园园本课程中地方文化了解程度的现状调查,形成了初步结论。以此为基础,就如何促进我园园本课程的推进与实践提出工作建议。
关键词:幼儿家庭;现状调查;地方文化。
有人说:“枕水而居的江南人胃是通水的,对粼粼水波里的细腻食材视若珍宝”,还有几句话这样流传:“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茨菰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江南的饮食精细,讲究时令,“水八仙”便是苏南地区的传统食物。车坊人杰地灵,水网交错,适宜水八仙“落水生根”,传承文化。“水八仙”包括芡实(鸡头米)、茭白、莲藕、水芹、慈菇、荸荠、芋艿和菱角。车坊幼儿园又坐落在澄湖水八仙生态园旁,集科普教育、种植保护、采摘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为我们提供了天然的活动场所。当地的老百姓也把水八仙视为自己生活经济来源的主要支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双手浸泡水中,双脚伫立泥中,让水八仙成为寻常百姓餐桌上的美味。
我园地处车坊村落中,被水网农田所包围,孩子们对于水八仙是司空见惯。我园十三五规划课题《江南特色“水八仙”文化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紧扣水八仙,把车坊地区最具生活化、地方化的代表产物呈现在孩子面前,是孩子们熟悉而又陌生、家长们喜闻乐见的大自然的馈赠。这也是我们为何要把水八仙作为我们园本课程主要素材的根本原因。
然而,仅限于水八仙本身是远远不够的,不具备深意,仅是表层的表达陈述。于是,我们又延伸出“水八仙文化”,更广泛的代表车坊甚至甪直特色的产物。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能够传承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本课题中的“水八仙”文化,依托农村这个大自然课堂,借助“水八仙”这个载体,通过“种、收、观、学”这种方式,既收获自然知识,又发展个体能力。同时把文化融入农村,又搬进校园,扎扎实实进行做中玩,玩中学,发扬水八仙及车坊特有的风土人情、传统习俗。
来自于农村又回归农村。正因为是生长于农村,我们的生源也来自农村,地地道道,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来自八个行政村的家长和孩子们能与我们一起完成这一文化传承吗?这是我们的担忧,也是我们期望得到的答案。于是水八仙文化知多少调查问卷应运而生。
一、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89份,回收118份,其中有效问卷113份,问卷采用开放性方式。
车坊幼儿园“水八仙文化知多少”调查问卷
———————————————————————————
项 目 人 数 占 比/%
———————————————————————————
家长学历 本科:14 12%
大专:36 31%
高职:36 31%
高中:14 12%
初中:13 10%
———————————————————————————
车坊特色有哪些? 不知道:2 1%
水八仙:98 86%
蔺草:13 11%
海棠糕等:7 6%
莲葙等:3 2%
———————————————————————————
水八仙有哪些? 不知道:1 1%
知道1—6种:7 6%
知道7—8种:105 93%
———————————————————————————
了解水八仙种植吗? 不了解:9 8%
不是很了解:37 33%
了解:67 59%
———————————————————————————
亲身体验过水八仙种植吗? 没有:73 65%
看过没动手:11 10%
有:29 25%
———————————————————————————
孩子对水八仙活动感兴趣吗? 不感兴趣:6 5%
较感兴趣:20 18%
很感兴趣:87 77%
———————————————————————————
对水八仙活动的建议: 无建议:27 24%
参观水八仙文化园:11 10%
开展相关户外活动:62 55%
带孩子亲身体验:12 11%
家长也可以多多参与:3 2%
给孩子品尝水八仙:6 5%
———————————————————————————
在收到的家长问卷中,学历结果统计如下:本科学历14人,占112.39%;大专学历36人,占31.85%;中专学历36人,占31.85%;高中学历14人,占12.39%;初中学历13人,占11.5%。学历占比最高的是大专和中专,均为31.85%。从这些数据我们看出家长们的学历普遍都不高,以学习专业技能为主,为将来谋求一份工作为最低要求,甚至初中学历都有13人,基本都是务农或者打工。
113份调查问卷中,涉及到工作单位的结果如果如下:事业单位上班的有11人,占9.73%;公司上班的有69人,占61.06%;自由职业者有10人,占8.84%;务农的有2人,占1.77%;工作单位处空白的有21人,占18.58%。
这一组数据同样是比较“寒酸”的,家长的工作条件并不是很优越。我们既希望看到有有深谙水八仙种植的务农的家长,也希望看到有引领大家走向更深水八仙文化的家长出现。当然我们还有一组生力军,就是孩子们的爷爷奶奶,他们才是地地道道、本本分分的农民,水八仙是养家糊口的根。每到旺季便是全力以赴种植、采摘收割、运输和买卖,收入也是不菲的。所以有这一支“骨干力量”我们也是很欣慰。
二、结果与分析
问卷第二部分涉及到水八仙的基本问题调查,包括您知道的车坊特色有哪些、水八仙有哪些、了解水八仙的种植吗、带孩子亲身体验过水八仙的种植吗、幼儿园开展的水八仙活动孩子感兴趣吗、对水八仙活动由什么建议等6个主要问题。家长们家长们都是言简意赅的回答着每一个问题,这与家长的学历水平是相当的,当初纠结表格设计的时候,也是与我们的初衷相匹配的。
(一)您知道的车坊特色有哪些
针对这个问题,调查结果是:回答不知道的有2人,占1.76%;回答水八仙的有98人,占86.72%;回答阑草的有13人,占11.5%;回答海棠糕、萝卜干等的有7人,占6.19%;有3人回答莲厢、水乡服饰等,占2.65%。
从家长的回答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家长是熟知水八仙特色的,这与我们政府、行政村等部门的宣传力度大有关系,都努力在打造水乡特色文化,让甪直走出吴中,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投资巨大,让车坊水网地区的水八仙风生水起,既丰富了农民的三产,也提升了水八仙的地位。水八仙在甪直可谓家喻户晓。
同时家长也提到了阑草,可以编制草席、拖鞋等草制品,远销海内外,也是车坊一绝。还有海棠糕,勾起我们儿时的回忆,香香脆脆的,甜甜的豆沙包裹着各种瓜仁,还有猪油镶嵌,那味道真的棒棒的!老少皆宜!甪直萝卜干也是很早就名闻遐迩,孩子们肯定也吃过,主要的食用方法就是作为喝粥小菜,还可以作为炒菜的配料。打莲厢是水乡特有的一种文艺活动,妇女们田间闲暇之余编排几曲,每逢节假日、重大民间活动都会跳上几首,这也是老少皆宜的文艺活动,很受人欢迎。甪直水乡服饰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青莲衫子藕荷裳”,甪直农村妇女一直保留的传统民俗服饰,她们以梳愿摄头、扎包头巾(包头巾是俗称,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上报为包头)、穿拼接衫、拼裆裤、柬倔裙、裹卷膀、着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饰颇具江南水乡特色,获得了苏州“少数民族”之称。?水乡的妇女们穿着水乡服饰,打着莲厢,在田间村头,那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啊!
(二)您知道水八仙有哪些
车坊的村民基本以种植水八仙为基本生活来源,熟知水八仙生长习性,什么季节下种,什么季节收获,什么季节上市,从家长的调查问卷回答情况也是可以了解到这一信息的。105个家长知道7-8种水八仙品种,基本接近正确答案;7人知道1-6种,1人回答不知道。
(三)您了解水八仙的种植吗
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即便没有亲自下地参与种植和收割,但父母辈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种植水八仙的大概常识也是了解的。问卷得到的答案是这样的:回答了解种植的有67人,占59.29%,回答基本了解的有37人;占32.74%;回答不了解的有9人,占7.96%。
(四)您带孩子亲身体验过水八仙的种植吗
水八仙的种植有它特有的时间,“春季荸荠夏时藕,秋末茨菰冬芹菜。三到十月茭白鲜,水生四季有蔬菜,”这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适应水八仙生长规律,这就是为啥要吃应季水八仙的道理:新鲜而营养。问卷的结果:73人回答没有,占64.6%;看过没参与的有11人,占9.73%;参与过的有29人,占25.66%。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真正在种植水八仙的是孩子们的爷爷奶奶辈,爸爸妈妈很少下地干农活,更不要说孩子了。幼儿园开展水八仙的种养殖活动还是很有必要的,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劳动收获成果。同时也在水八仙的生长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经验,学习新的本领。
(五)您的孩子对幼儿园开展的水八仙活动感兴趣吗
孩子的天性就是好动,通过水八仙的系列活动,一方面让孩子成为主人,亲自参与种养殖,亲自观察记录,亲自收获成果,同时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闻闻花香,听听鸟语。田间画一画,田埂上跑一跑。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了。调查问卷也证实了这样的观点:回答很感兴趣的有87人,占76.99%;回答较感兴趣的有20人,占17.7%;回答不感兴趣的有6人,占5.3%。
(六)您对幼儿园的水八仙活动有什么建议
其中,有62人指出多开展相关的户外活动,占54.86%;还有家长提出,参观水八仙文化园、带孩子亲身参与、家长也可以参与、品尝水八仙等,这些都是非常专业的建议,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走出户外,融进大自然,自己动手,多多实践。
三、调查结论的对策和建议
我园地处车坊农村,教育教学起步晚,起点低,缺少系统的活动来拓宽幼儿的视线,提升教师的能力。因此,园本课程的开发是途径之一。就地取材,都是大家熟悉的、认可的、喜爱的教育元素,也能对推进本土文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本课程将从孩子抓起,让“水八仙”文化源远流长……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到的信息,我们对接下来的课题实施将做如下调整:
1.基本理念
幼儿园课程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是实现幼儿教育目的的载体和中介。我们在幼儿园观察到的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游戏、学习、生活活动以及幼儿园室内外创设的各种环境都属于幼儿园课程的一部分。自从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来,幼儿园课程的改革越来越园本化,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建设日益成为各个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焦点。我园依湖而生,依田而作,又傍水八仙生态文化园,将以“种、收、观、学”及互动采摘为主题,将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各领域的课程研究。
调查的结果也预示着进行课程研究势在必行。目的是通过研究,制定一套适合我园幼儿、教师发展、家长参与的完整课程体系,从幼儿的实际、教师的本质和家长的能力出发,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农村资源,为幼儿个性发展留有空间,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2.研究价值
本课题将结合《指南》精神,对水八仙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梳理整理,创设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园本课程。将立足于本土文化,有利于水八仙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幼儿提高对水八仙的感性认识,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在园本课程的实践研究中,追求活动设计的多元化,着重幼儿的参与体验,家长的多方配合,关注水八仙文化与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有效融合,能有效提升教师对农村园本课程的深入认识和实践研究。
从另一个维度考量,我们也希望通过园本课程的打造,充分利用好家长资源,开放活动内容,一方面挖掘家长中蕴藏的能量为我所用,另一方面也不断提升家长对幼儿园活动的认识,提升家长自身素养,提高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组织形式
再次探索适合幼儿园的多元化的水八仙文化活动的组织形式,以及水八仙文化与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有效整合。依托案例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解读,提炼有效的行动策略、方法等;借助成长档案的建立,关注对幼儿的观察分析、跟踪指导,促进幼儿发展;更重要的是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家长活动,引领家长深刻认识活动的内涵,发挥自身的优势参与活动,带领孩子探寻水八仙文化的渊源,并对活动方案的设计、组织实施的形式等不断优化;开展课题成果的展示交流活动,为我园教师与幼儿的发展提供舞台,扩大影响力。
挖掘水八仙文化的教育价值,创设开展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园本课程,提升教师的园本课程开发和实践研究的能力。通过江南“水八仙”文化园本课程的开发,打造富有水乡特色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园所文化。
注释:
[1]张雪门.幼稚园教材研究. 幼稚园教育新论,(2013) 第072595号.
[2]王成刚·袁爱玲· 幼儿教师如何做教科研,(2012)第236003号.
[3] 庞云凤.张宗业.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研,2014(1)期.
[4]高敬.上海市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现状调查报告. 200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