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发表时间:2020/5/25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2月第4期   作者:邓立娜
[导读] 一位优秀的老师并不一定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
        摘要:一位优秀的老师并不一定能成为一位优秀的班主任。因为一个班级就像一个小“社会”,班级管理工作包含了教学和教学以外的方方面面:幼儿认知的发展、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一日活动的组织、与家长的沟通、交流等,本文对幼儿班级管理工作作了探讨。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班主任;实践;常规
        在幼儿园里较小的组织是班级,孩子的群体生活一般是在班级中度过的,那么作为一名带班教师要怎样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天天在面对,又须妥善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不仅能组织好孩子的教育、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会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一、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爱”是前提。
        爱心是对工作的热爱,对孩子的热爱,工作中教师用爱心,热情去接近孩子,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想法。当孩子想妈妈了,我就用双手拥抱他们、安慰他们;当孩子大小便在身上了也不怕脏,帮助他擦干净屁股,换去脏裤子;当孩子睡觉出汗了,用毛巾帮他们擦汗,让孩子感到老师对自己的爱护、关心,使孩子对老师产生一种安全感、亲切感。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获得成功时、做了好事时、犯错误时,教师用微笑的表情去鼓励他们、赞扬他们、宽容他们使孩子增加信心,高兴,减轻他们的恐惧和心理压力。
        二、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创造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和谐是关键 。
        一个班就是一个集体,做一名同事信任的班主任,构建和谐的师师关系,就要跟配班老师做到真诚和谐,班内老师之间配合的是否默契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好坏。因此教师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一致、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温馨,充满爱的学习生活环境。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四点:
        (1)班主任要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作为班主任就要在第一线带着大家干,工作要比大家多干、要比大家多费心,还要不断学习和反思工作,加强自身修养,做到学在前、思在前、说在前、行在前。
        (2)坚持开好班务会议,多沟通、多交流,促进管理工作。
        针对班上幼儿各方面的情况、家长方面、幼儿园组织的活动等,班主任要及时有组织、有目的的与班上保教老师召开班务会议,与老师沟通、交流意见和看法,班主任要充分信任每一位老师,让大家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来促进工作,让班上老师敢于说出自己的意见看法,鼓励班上老师积极主动地与家长交流与家长建立朋友的关系、合作的关系。通过商量征得一致意见后,班主任要分好工,齐心协力把工作做好。
        (3)教师之间学会聆听心声,以诚相待。
        班主任在班级的管理中,聆听老师的心声也是团结同事,调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作为班主任应耐心的去听取他们的心声,解决他们的问题或耐心开导,还要关注老师在教学中的困惑,真诚的给予这方面的指导,在工作中还要经常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体谅,时时处事为他人着想,一切以工作为重、以孩子的安全着想。
        (4)知人善任,落实工作。
        班主任对班上的老师要了解,分工合作,使每位老师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潜能,给予表现自我的机会。比如:这位老师善长画画,让他来教小朋友画画就更专业了,那位老师舞蹈跳得好让他来给小朋友排练节目,而我善于讲故事那么我来给大家讲故事。这样一来小朋友能更好的学到知识和技能,更能发挥老师们的长处。
        三、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有良好的常规,让幼儿成为班级的管理者。
        在一日生活中建立良好的规则,才能更好的管理班级,保证幼儿在园的安全。

常规教育能使幼儿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较好的组织纪律性,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常在班级管理中用的最多的一种方法,根据幼儿“爱模仿”的年龄特点,教师可以强化某些幼儿的正确行为,以激励其他幼儿以他们为榜样。教师更是孩子的榜样,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长们应为孩子起到身教的作用。幼儿喜欢听故事,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故事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2)奖励激励法。
        通过实践,我发现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奖励的方法和形式有很多,这些奖励激励的方法能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兴趣。为了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在不同的程度上得以提高,在班上设置“能干孩子”评比栏。此表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结合常规要求来进行评价,幼儿们为了争取更多的小花都在努力认真地遵守着各项活动常规,每月进行一次统计根据红花数量来给予幼儿奖励颁发“能干孩子”奖,使其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以激励其他幼儿学习。
        (3)环境提示法。
        环境的创设是教师、幼儿、家长共同的责任。我们可以将班级的常规要求用绘画作品、照片、图示、文字符号等形式展现在幼儿的活动环境中,提示幼儿遵守常规。让大家关注 “会说话的环境”,时刻检查自己做到了没有。
        开展区角活动,与孩子们共同讨论制定进区活动的规则。可以写数字或图片做标记,让幼儿明确进入的人数,让幼儿知道人数够了,其他幼儿就不能进入了。在区域的材料中可设计每份操作材料的摆放对应标志,让幼儿学会检查,学会管理自己、管理他人,培养幼儿的常规意识。
        (4)管理体验法。
        充分发挥每个孩子的个性和积极性,因人而异,分配不同的任务,让班里每个孩子都有事干,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采取的办法是轮流做小组长、值日生、小老师、让孩子们互相监督,把班级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真正成了班级的管理者。
        四、要管理好一个班级,必须充分利用家长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的班级管理是离不开家长的配合的。我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尝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班级管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1)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明确班级管理的重要性及家园共育的关系。
        教师要引导家长转变观念,明确幼儿园是贯彻保教并重的原则,做到保中有教,教中有保。在幼儿园的班级管理中,有些活动我们会征求家长的意见,或让家长参与指导。同时,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和行为,指导家长配合开展班级管理的工作,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以便家园合作,形成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形式多样的家园合作方式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教师可进行家访,设立家园联系栏,成立班级家委会,召开家长会和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等家园合作方式。可以利用微信群平台和幼儿入园和离园的时间,和家长沟通和交流班级开展的工作、幼儿在园情况、家长配合的事情。家园之间要随时互通信息、交流看法,这样才能全面了解孩子的发展情况,从而在教育上达成共识,提高班级管理质量。
  总之,幼儿园班级管理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需要更多的一线教师和管理者在新《纲要》教育理念指导下,不断地探索幼儿园班级管理的新思路,促进幼儿各方面和谐发展,让幼儿园教育管理再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钟鸣.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策略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10.3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