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学生运动损伤心理特征及康复

发表时间:2020/5/18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4期   作者:潘翔 刘圆芳
[导读] 现代是一个倡导全民运动的时代,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来增加身体的机能,以便轻松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
        摘要:现代是一个倡导全民运动的时代,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来增加身体的机能,以便轻松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在高职院校的校园内,更是张贴着类似于“每天运动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宣传标语,不论在什么地方运动都彰显着它独特的魅力。在各高职院校当中,更是把运动当做一项专门的考核项目,运动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有着极大的好处,但在运动的过程中,学生也往往容易受伤。这时候教师就有责任了解其心理特征,以及帮助他们进行科学的康复训练。本文旨在讨论有效的康复策略,帮助学生减轻体育运动带来的伤害。
        关键词:学生;运动损伤;康复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高职院校的体育运动项目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呈现出了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在大趋势的影响下,学生必须要紧跟改革的潮流,赶上课程发展的脚步。但其实在现实教学中不难发现,由于学校所设定的教学体制不够完善,或者设备使用不当,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在运动的过程中受伤。轻者会造成学生身体上的疼痛,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引发残疾,这些可能都是教师和学生,在之前完全没有预料到的。运动受伤不仅会导致学生的身体受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心理,造成心理损伤,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我们的高职院校,必须要做好一定的应对策略。
        一、学生遭受运动损伤后的心理特征
带着满满的信心去参加一项运动,结果因为操作不当或者其他的原因,而导致学生遭受损伤,这的确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作为教师不仅要提前预测情况,更需要了解学生在遭受损伤后的一些心理特征,以便及时的对学生进行疏导。一般情况下,在遭受身体损伤之后,学生会表现出比较强烈的焦虑情绪,面对该项体育运动,总是畏首不前,不敢再做新的尝试,他们会因为害怕再次受伤,而拒绝继续参加训练。也有部分学生在受伤之后,情绪一度低落,无论外人如何鼓动,他们也不愿意再次加入训练项目。遇到此类情况的时候,教师就不应该再让学生进入训练,而应该先对受伤的学生进行心理康复,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其真实的情感。以此帮助受伤学生走出心理困境,促使他们再回到正确的轨道[1]。
        二、预防运动损伤的干预措施
(一)提高学生对运动损伤的认识
对所要参加的运动项目有科学的认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损伤,提高学生的锻炼信心。比如在某高校的体育课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进行仰卧起坐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在听到这个指令的时候,都会表示有很大的训练难度。正常情况下,无法达到教师的要求,而且在运动过程中会造成肌肉损伤。

因此教师就不能再没有任何方法介绍的情况下,强行要求学生参加训练,而是应该深入浅出的告诉学生,仰卧起坐的训练秘诀,以及如何有效的预防肌肉劳损,再以鼓励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尝试。做好相关的干预措施,所收到的教学效果,往往也会令老师满意,学生训练起来也更有信心。
(二)适度调整学生的心态
一个人的心态往往会决定他做事是否有成效,在学习方面这个道理同样适用。如果在最开始的时候,学生就是带着畏难的情绪,在参加老师所布置的项目,那么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在正式的运动项目开始之前,教师就应该调整所有学生的情绪,让他们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的环境,那么教师的教学会变得轻松,学生的学习活动也会轻松。除了参加运动之前的心态调整,教师还要特别关注受到运动损伤的学生的情况,及时了解这类特殊学生的心理动态,鼓励他们不要畏惧困难,继续努力下去[2]。
        三、遭受运动损伤后的学生,如何进行心理康复
相对于普通的学生来说,要对这一类的学生进行心理康复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刚刚才遭受过运动损伤,心理波动会特别大,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只要制定好相关的干预措施,一样可以及时挽回。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
科学、合理的方案能帮助人迅速恢复,走入正常的轨道,因此对于受伤后的学生,教师需要制定一套专门的康复方案,先帮学生进行身体的康复,为将来的继续训练,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进行有效的锻炼,受伤期间的营养恢复等,都是非常有效的方案。
(二)让学生进入最佳的心理状态
最佳心理状态下的个体,会对未来充满信心,因此他们身上有着巨大的潜能。对于遭受运动损伤的学生来说,缺乏的正是这种最佳的心理状态,为了他们能获得恢复,教师要进行心理干预,鼓励学生在以往训练过程中的优点,让他们看到希望,积极克服当下的困境。拥有最佳的心理状态,学生往往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成绩。
        结束语:
在新的课程改革要求下,学生必须要适应改革的节奏,提高自己的身体机能,因此各高校也在全力开展各种体育运动项目。参加体育锻炼,本身对学生是有好处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出现了不少学生因为运动而受伤的事故。在学生恢复的过程中,不仅哟借助自我调节的力量,也需要教师适当的帮助,作为教师应该要站在更高的角度,正视运动损伤给学生带来的心理伤害以预防工作为主,对学生展开正面的教育。同时也应该注重心理康复的训练,争取让受伤后的学生,能获得正面的影响,以信心面对将来的运动项目考核,成为全面发展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石陆. 浅谈高职院校学生运动损伤心理特征及康复[J]. 体育科技, 2013(05):98-99.
[2]段红允. 高职院校学生运动损伤后的心理反应特征及康复措施研究[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 31(7): 50-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