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需要运用高级思维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深度学习的应用能够很好的弥补传统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在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关注学生的认知想象和思维的深入,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实现数学的深度学习。
关键词:小学数学 深度学习 实践模式
引言: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强调学生通过记忆和课后作业训练进行学习,
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没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长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会将数学学习和课后训练当成任务完成,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容易遗忘知识,在解题的过程中对知识的运用也较为死板。在这样的现状下,深度学习能够改善沉闷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利用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的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深入思考,从而达到深入学习的状态。
1、循序渐进进行引导
数学学科的知识是具有连续性和关联性的,教材编排的原则也是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学生如果没有已学知识的积累,学生就难以展开新知识的学习。根据这样的理念,教师在教学新的知识时,应当带领学生对已学知识继续复习,用这样的办法导入课堂,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学习。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的知识点“百分数”为例,教师根据示例“学校图书馆有藏书1400册,今年图书册数增加了12%,现在图书馆有图书多少册?”教师在课前通过分析,明确了例题是将分数转化为百分数让学生进行解答,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解决分数应用题的能力。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根据例题出示了一道分数乘法应用题“学校图书馆原有图书1400册,今年增加了2/5,请问图书馆现在有多少册图书?”
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分别列出了三种方法:
①1400+1400×2/5=1400+560=1960(册).
②1400×(1+2/5)=1960(册).
在学生应用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解决了这道应用题之后,教师再接着回到之前的例题上,此时学生此前的数学知识被激活,就能更好的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2、以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认知
小学生对于新知识的理解喜欢动手实践,由于他们不具有抽象思维,因此对数学教材中的文字感觉枯燥无趣,因此,在学习数学时,他们也希望通过实际操作更好的掌握知识,进一步掌握数学相关技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新的知识,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由表及里探寻数学深处的奥秘。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数学《三角形》这一课进行教学时,课程的编排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进行拼接,形成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认识到三角形的面积相关知识。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能通过动手操作,发现三角形面积的算法。
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容易忽略动手操作这一步,而是直接用图形为学生展示,因此想要在课堂上融入深度学习,教师可以将这部分内容转化为动手操作,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通过剪拼两个三角形的方法进行探索,让学生将两个三角形进行拼接,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到三角形面积的算法。
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创设出丰富多彩的课堂活,促使让学生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深入思考,从而更好的利用自己的动手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3、在对比中提升数学能力
在数学学习中,对比思想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通过对比,学生能够更加完备的了解数学知识结构,以此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有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让学生从数量关系的对比中理解数学的内在关系,促使学生深入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
以人教版小学数学相关知识“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教学实为例,小学生很难对“单位1”有准确的理解,如果学生无法理解“单位1”这个概念,会在解决这一类问题时容易出错。针对这样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出了一组对比练习,用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①超市昨天的营业额是1000元,今天比昨天多500元,今天的营业额比昨天多百分之几?
②超市原来的营业额是1000元,今天营业额有1500元,今天的营业额比昨天多百分之几?
③超市现有营业额1000元,比昨天多500元,与昨天相比多百分之几?
结语:
教师在促进小学学生的深度学习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而生动的呈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知识。通过不同的活动让学生更好的培养实践能力、认知能力,以此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燕涛.小学数学中深度学习的理解与实践模式探讨数[J].学教学通讯,2018(03):51-52.
[2]李英丽.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策略指导[J].学周刊,2018(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