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广角”教学策略之谈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史庆柏
[导读] 小学数学广角这部分知识内容,
        摘要:小学数学广角这部分知识内容,着重在于传递一种数学思想方法,通过设计课堂教学,引领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维,从而切实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而在现实教学中,一些问题随之浮出水面,教师需要采取一定的具体策略,实现这一部分教学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数学广角;教学;策略
        一、 “数学广角”教学中常见的误区
        “数学广角”教学旨在借助一定的数学活动,潜移默化的渗透数学思想,学生从感受到探究,从初识到深入,需要教师的巧妙引领与设计,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探究过程,从中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最终形成一定的数学思维和知识架构。但是,这一部分的教学并不是顺风顺水的,其中,就有教师走入教学误区,事倍功半。
        (一)教学目标设定不合理
        “数学广角”教学的依据就是课程标准,教师只有充分解读课标,才能够清晰认识到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程度和范围,进而设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但在具体的教学中,就有教师视教学内容、视学生认识水平于不顾,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或者是降低了标准,或者是提高了标准,这无疑都是误区。如,有教师在教学“数学广角——推理”一课时,通过两只手,一只握硬币,一只握小圆球,让学生猜一猜自己两只手究竟握的是什么,经过提醒,学生最终猜中了。接下来,教师并没有及时引导学生对刚才猜的过程进行回顾和反思,推理所需要的信息和条件如何获取等,使得学生对于这一推理的认知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层次渗透数学思想。显而易见,教师降低了教学目标。一般推理的举例都是最多出示三组让学生推理,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而有的教师教学时完全不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推理举例难度大,且花样繁多,让学生应接不暇,思维混乱,这就反映出教师对教学目标定位过高,与学生的实际认知不符,也与课标不相符。
        (二)教学过程流于形式
        可以说,无论是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还是数学广角这一内容,教学过程形式化的形象并不鲜见。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其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广角这部分的知识内容的兴趣,进一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借此引领他们走进数学广角打开思维,学会理清思绪,以逐渐具有逻辑性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生活的一些数学问题。但是,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课堂教学表面上热热闹闹,师生互动有余,个个积极发言,但是认真审视这一场景,就会发现,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所需进行对与错、是与否的回答,学生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体验,对于数学问题浮于表面的认知,真正地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还存在迷惑与不解。显然,热闹的形式背后是学生对知识获取的无效与低效。如,教学数学广角——集合,教师为了能够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模型,将呼啦圈引入教学中,借以渗透集合思想。但是,在指挥学生体验呼啦圈游戏中,学生并未按照教师的思路:一个圈中规定几人,另一个圈中规定几人的方法去思考,而是简单的听从教师“指挥”,学生在两个圈中跑来跑去,始终无法达到教师所期待的“生成”,即明白两个呼啦圈交叉的作用,从而体验和理解重复的含义。


         二、 “数学广角”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根据阶段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广角可以说是推陈出新,具有新颖性。这一部分的内容是递进形式开展的,从低到高、从易到难,教学内容逐步深入,层层递进。因此,教师的教学也要有个“度”,在低段年级进行数学广角教学时,就要做到低段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不能超出这一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原本简单的低段教学中过早加入中高阶段的知识内容。对于数学思想的渗透也是由浅入深、从基础开始的。在这一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开展实验、动手操作,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去猜测、去推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触摸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核”,感受其数学作用、价值以及魅力,并通过学习掌握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一些具体的方法与策略。这一教学内容的目标和要求的确定,既要与所学的知识内容相契合。如教学“数学广角——推理”一课时,教师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到观察和猜测等活动中,使得学生亲身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对逻辑推理的含义有所理解,并从中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导入,层层引入课题,并向学生出示教学目标,帮助和引导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到推理的方法和条件,能够建立简单的模型化解题思路,做到有序思考,学会运用所学解决问题,由此,这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就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使得目标得以实现。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预设生成”灵活降低或者是提高教学目标,从而使得教学目标准确、适当,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步。
        (二)合理利用数学内容渗透和融入数学思想
        针对一些教师在教学数学广角这部分内容形式化、过度生活化以及浅尝辄止的教学弊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挖掘教学内容的深层意义,合理利用数学内容,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适当进行训练,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中获得启发,并在逐步的有效理解和掌握數学思想中,能够成功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教学数学广角推理一课时,教师通过游戏导入、问题引导,一步步地带着学生初步认知推理,并且理解推理的作用和意义后,教师还告诉学生“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推理,比如说……”经过一些生活实例的讲解,为了检验学生对推理的初步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又进行了“训练”,通过课件呈现问题,以问激趣,让学生根据提问思考和回答,学生一一进行题意理解以及分析问题,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汇集训练题中的推理所运用的方法。
        总之,在数学广角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教学效果不佳,那么,作为教师需要引起注意,同时,还需要进行反省与思考,为了避免再走入误区,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做一改变,对新课改以及课标进行重新认识和深刻理解,围绕教学目标,切实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成功引领和帮助学生走入数学广角的天地,培育数学思想,展开数学思维,探究和运用所学,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胥燕莉.数学广角教学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7).
        [2]付瑶.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广角”教学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