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初中数学活动课中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李强
[导读] 初中数学活动课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初中数学活动课是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初中数学活动课的设计、实施,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得到充分的动脑、动口、动手的机会,促使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在数学的实际运用中丰富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促进初中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一、数学活动课应遵循学科性原则
        数学活动课必须遵循学科性原则,它应体现出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和数学学科的科学性、实用性,其中最基本的有两个:(1)数学学科的基础性和工具性,是指数学学科是理性思维的基础,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手段之一。同时数学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它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和工具性学科。我们在开展数学活动课时要突出它的学科性原则,活动过程中应包括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数学知识的应用两个方面。要通过数学活动课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知识的应用有机的统一起来。(2是通过数学活动课,要使学生能从中学到一些课堂教学中所学不到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等,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通过数学活动课,把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使理论联系实际,发展数学应用能力,使数学素养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数学活动课应遵循趣味性原则       
        近年来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践,证明了数学活动课教学比数学课堂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容易使学生喜欢学、乐意学数学。这主要是因为:(a)数学活动形式多样, 较适合初中生好动、好奇、好思、等心理特点。(b)数学活动课自主性强,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宽松的选择余地,易形成诱发学生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c)数学活动生动形象,立竿见影,易于取得成绩,成功感无疑会使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d)数学活动的适应面广,不管哪一层次的学生都有可能做到其中的一点,只要学生参与、思考,就有收获的机会。
        那么如何使学生达到乐此不疲的境界呢?本人认为,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一定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才能有好的效果,(1)内容要不断更新,不能老是几种固有的活动模式和活动内容,要根据所学内容适时选择和创造出新的活动内容和模式。(2)形式要不断变新,只有不断的创造出新的活动模式,才能更为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活动兴趣,如:活动过程中可选择填空、猜谜、讲座、做游戏等等,形式要多样化。(3)数学活动课要适合各个层次学生的心理要求、思维特点和个性爱好。(4)数学活动的活动过程应注重激发兴趣;寓教于乐,启智于趣;同时数学活动课要活而有序,动而不乱。(5)数学活动,应遵循全体参与的原则,不能只是一些人在表演,大部分人在“看戏”。总之,数学活动课不能搞形式主义,要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落实并完成数学课的教学任务,要实实在在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初中数学活动的开展应遵循实践性原则,在实践中促进数学素养的提高
        辨证唯物主义思想体系中重要一点就是认识是从实践开始的,经过实践得到了的理论知识,还须再回到实践中去。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早就提出“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指出:“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
        (1)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动口能力,特别是性格内向或成绩较差的学生这一点更为重要。要尽量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会表达,善于表达提高对知识和其它方面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训练学生的说话技能时,要讲究数学活动的多样性、复杂性,以此来培养学生在各种情况下都应付自如的叙述表达能力。调查汇报、思路讲解等,可训练学生叙述表达的准确度、简洁度和条理性;思路辩论、技巧展示等,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思维过程的敏捷度、中肯度和简洁度;同时通过口头表达的形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心算能力和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在活动课上对学生叙述能力进行训练时,要有目的性和渐进性。具体说:分析思路有条理,讲解过程和解题步骤准确简洁,整个过程准确,不重复。
        (2)在活动课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就是让学生亲自动手写写画画,在写写画画中得到真知灼见。数学活动课的动手,一般有:习题训练,作图,画函数图象,测量,机算机(或计算器)应用等很多方面。总之通过数学活动课中的动手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提高对数学知识的直观感受,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兴趣。
        (3)活动课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多动脑筋,勤于思考,遇到问题和困难时多想一想,多问几个为什么,从中悟出规律与道理来。
        在数学活动中,训练学生动脑,一向是结合动口、动手一起进行,以形成立体化的交叉网络。例如:在语言叙述能力的训练中,一般先让学生想一想:如何表达自已的思路?换一个角度说行不行?还有无别的方法和技巧?怎样叙述更为简洁合理?能否对此进行延伸?怎样才能讲得有条有理,有根有据?在活动过程的语言表达中,学生如果会这样想,一定会使自已的数学素养在此方面得到较大的提高。在动手能力的训练中,也可单纯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如:正误辨析,思路分析,数学模型小设计,小小数学家等等。
        四、数学活动课应遵循自主性原则
        在数学活动课中必须遵循自主性原则,针对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力求实现自我组织,自我发展和自我总结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真正做到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起主导作用,真正做到乐中学学中乐。如:在数学活动课“找错误”中,如果单纯让学生找错误,势必单调乏味,学生的自主性得不到发挥。活动中让学生自行组织,谁找出的“特务”最多,谁就是本次活动的英雄。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不仅使自主性得到了发挥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情境。又如:让学生办数学小报方法也较好,让学生几个人为一组,自已组稿,自已编排,自已抄写。通过这种方法,学生们用自己的心血和汗水所得到的成果,办好后学生就会有很强的欣慰感,兴趣会越来越高。这样,经过几次实践,在办报中自已总结,自已纠正,自已积累经验和办法,数学小报一定会越办越好,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组织能力等方面也必将得到加强。在此过程中如有需求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