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李镇镇
[导读]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练习可以更好地提升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小学数学练习过程中趣味性和开放性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提升练习的质量。本文对小学数学练习趣味性和开放性的设计进行探索,提出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练习;趣味性;开放性
前言:
        数学知识的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才能正确的掌握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而小学生面对大量的数学符号、公式、数字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逆反心理,而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趣味性和开放性的有效设计,可以更好地改善当前的练习问题,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的练习质量。
一、利用游戏,进行练习趣味性和开放性的设计
        在以往的数学练习开展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大量的做题,进行题海战术的设计,这种练习方式会让小学生更加的反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有效学习。结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进行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设计,利用做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的开展。
        比如在进行教材知识“认识三角形”的教学练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开展练习设计。教师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理,进行“猜谜游戏”的设计。为了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进行练习设计的过程中,提问“我们今天来玩一个猜谜的游戏吧,我会把三角形进行掩饰,同学们要根据我的提示来进行哪一种三角形的判断,我们来看一看哪一个小组的学生猜的多,好不好?”,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中会自动的进行注意,然后从小组的合作中进行猜测。首先,教师利用直角三角形的特点,进行提示“这个三角形有一个90°的直角”,学生会立马根据提示进行“直角三角形”的回答。之后教师继续提示“这个三角形中有一个角超过了90°”,学生会根据教师的提示进行“钝角三角形”的回答。此时整个练习的氛围已经达到了最佳的状态,教师利用这种氛围,进行“我们接下来,我不提示了,我会使用书本将三角形进行遮挡,你们根据我露出来的三角形的角来猜是哪一种三角形,好吗?”学生会对游戏的升级版进行更好的集中注意。接下来,教师使用书本将三角形进行遮挡,学生根据教师的演示进行三角形的判断和猜测,利用这种做游戏的方式,更好地对三角形的知识进行了练习,充分的提升了练习的开放性和趣味性,提升了练习的质量和效率。
二、结合生活,进行练习趣味性和开放性的设计
        在进行数学练习趣味性和开放性的设计过程中,要充分的结合生活,进行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联系。比如在一年级的数学教材知识“认识元、角、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生活化的练习设计。教师利用学生对购物的自然兴趣进行“文具采购”的练习。首先,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物品,比如文具盒、铅笔、橡皮、尺子、书包、书本等物品进行不同价格的制定,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学习过的元、角、分知识进行人民币的自己仿制,将不同的纸片设计成一百元、五十元、二十元、十元、一元、一角等不同的人民币,利用手中的人民币进行不同物品的购买,利用采购过程中的实际运用,有效的提升小学生对于人民币的认识,对元、角、分等教材知识有更好的认识和理解。
        又比如在进行数学练习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练习,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在进行教材知识乘除运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过程,进行实际的运用。教师结合全班学生39名的现状,让学生进行分析“我们班下周要开展一次春游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巴车的预订,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使用哪种方式的安排更合理吧?”学生听到春游的消息,会自觉地被吸引,纷纷为出游的集体活动贡献计策。

“现在我们联系了两家大巴车的出租公司,第一家公司需要每个人支付15元的车费,每辆车可以乘坐27人,第二家公司需要每个人支付成人15元,小孩10元的费用,每辆车可以乘坐40人。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我们是选择哪一家公司进行车辆的出租最合适呢?”,学生根据教师的解释,会进行不同的解决应对。最终形成一致的结论,使用第二家公司进行车辆的使用最合适。利用这样的实际运用,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升对乘除运算的掌握能力。
        又比如在进行“统计”的教材知识中,教师也可以利用生活化的场景,开展有效的练习。教师可以利用体育课上进行不同学生选择不同体育项目的现状,进行练习的设计。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我们班的39名学生,喜欢跳绳的有12人,男生5人,女生7人,喜欢跑步的有11人,男生6人,女生5人,喜欢打篮球的学生有10名,男生7人,女生3人,喜欢羽毛球的有6人,男生3人,女生3人”,利用这样的具体生活实际,让学生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类,然后学习制作统计表格,在进行具体统计表制作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会更容易理解统计的教材知识,也更有利于学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培养,对于和谐教学环境具有积极地意义。
三、分层开展,进行练习趣味性和开放性的设计
        在进行练习设计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要进行有层次的练习活动,才能更好地激发整体学生的积极性。在以往的练习开展过程中,不管学生的学习程度如何,都使用统一的练习手册,进行集中地练习,这样程度好的学生,会认为练习没有必要,很轻松的就可以完成,但是程度较差的学生,会认为练习太难了,从而不愿意开展练习活动。因此,为了更好地提升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可以考虑使用分层的练习设计,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练习。
        比如在进行教材知识“倍的认识”进行的练习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基础的练习开始设计,逐层的增加难度,提高学生的掌握。在进行基础练习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最简单的问题,进行设计。比如题目“8里面有4个2,那么,8是2的几倍呢?”学生会很轻松的进行“4倍”的回答。接下来,教师进行“6里面有几个2,6是2的几倍呢?”这样的题目进行提问,学生根据之前一道题目的回答原理,会进行自主的思考,正确开展回答。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认识之后,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难度,进行更进一步的练习设计。比如进行题目“小红今天8岁,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小红的4倍,那么妈妈今年的年龄是多少呢?去年,妈妈的年龄是小红的几倍呢?”通过这样有一定层次的题目设计,让学生进行逐步的思考和解答,提升对教材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
        又比如在进行“除法运算”的教材知识练习过程中,由于除法运算是建立在乘法口诀的熟练掌握基础上的,学生之间对于乘法口诀的掌握程度并不一样,有的掌握熟练,可以更快的进行除法的运算,有的相对薄弱,开展运算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类,针对程度较薄弱的学生,进行加强练习,在进行除法运算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乘法口诀的练习,进行不断的强化识记,让学生从最简单的除法运算中进行练习,然后进行逐步的深入,提升对乘法口诀的掌握理解,也更好地提升对除法运算的练习水平。使用这种分层的练习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升全体学生的练习水平。
结语:
        对于小学数学练习趣味性和开放性的设计,可以从游戏中、生活中、分层探索中进行有效的研究,不断地提升小学生对练习的兴趣学习,更好地发挥出练习的作用。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不断的探索,从各方面提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高菊芬.基于智慧课堂的小学数学教学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10):45-46.
[2]王多海.小学低年级数学练习课的优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4):241.
[3]唐正荣.论趣味性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技风,2019(18):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