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内容带有一定的缜密性和逻辑性,是学生完成日常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运用问题教学情境的设置,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最佳状态,通过问题教学情境完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使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整体素养,通过问题教学情境的设置,实现对小学生的综合培养,保证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全面进步。基于此,文章中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问题教学情境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策略;分析
前言:素质教育思想理念的盛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更新教学策略,改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小学数学教师为实现教学互动,应该积极在课堂教学中尝试新鲜的教学模式,设置问题教学情景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简单、单一的教学方法,转变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枯燥性,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内容产生兴趣,运用问题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保证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能动性意识,增强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进而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得到强化。
一、结合课堂导入过程,设置有效问题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优秀的课堂导入环节设计会集中学生在学习中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中的知识学习,通过知识点探索,充分整合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不同潜在能力,让学生对教师即将讲解的内容产生无限兴趣。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课堂导入方法,运用问题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不断提升[1]。
例如:在“乘法口诀”教学中,教师为尝试应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可以积极在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比赛,教师一组、学生一组完成相应题目的计算,比赛计算速度和计算正确率如:7+7+7+7+7+7=?、8+8+8+8+8+8+8=?3+3+3++3+3=?在计算比赛中学生会发现教师的计算速度较快,计算正确率较高。此时,教师向学生提问:“知道教师的计算方法吗?”“教师是如何完成正确快速计算的?”随后,教师引出乘法口诀教学在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采用游戏比赛形式与学生之间进行高效互动,有效保证了学生数学乘法口诀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让学生在问题教学情境中为乘法学习搭建了基础平台。
二、重视理论实践结合,设置有效问题教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创设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堂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独特魅力,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增强能动性,了解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强化学生的学习信心,增强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效率[2]。
例如:在有关“认识图形”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内设置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在课堂中让学生回答生活中常见图形的特点?随后指引学生完成不同图形的基础知识学习,让学生应用彩纸完成不同图形的剪裁,教师指引学生通过实践理论与生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挖掘数学知识,同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教学情境内,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会保证小学生数学学习意识的强化,让学生养成优质学习习惯,提升数学学习成绩。
三、融合趣味故事,设置有效问题教学情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可以将小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内容与数学课堂的教学知识相融合,让课堂教学更具趣味性,同时应用故事的趣味性,设置问题教学情境,保证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增强[3]。
例如:在有关“减法”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故事问题教学情境:森林中的大象爷爷病了,大象爷爷去医院看病,各项检查的总费用为52元,村老虎爷爷一共有100元钱,请问除去看病费用老虎爷爷一个还剩多少钱?教师运用故事教学情境方法完成剪发知识教学,强化学生的减法学习成果,运用故事趣味性,增强学生的总体学习质量。
结语:综上所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认识到问题教学情境设置的意义和重要性,通过课堂导入环节的精心设计,在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上对教学环节和教学过程进行系统研究,创建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中的积极参与,充分增强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质量,保证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能动性的提升。在取得上述教学成果之后,教师仍需不断努力,巧妙让数学课堂中的教学内容与问题教学情境相融合,让学生激发能动性意识,主动参与互动,主动完成知识点学习,强化小学生的综合数学学习素养,为小学生的终身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苏宗混.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5):251-252.
[2]王占晶.落实有效课堂提问 引领学生学习——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J].名师在线,2020(04):18-19.
[3]郭媛媛.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图形与几何”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