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宋静红
[导读] 当前,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当中,
        摘要:当前,在我国现代教育体系当中,核心素养成为了一项较为先进的教育思想,侧重于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与前瞻性。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衍生出更多锻炼学生数学思维的教育方法。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将核心素养理念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目标相结合,成为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新方向。本文就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展开了一系列的浅谈。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思维能力

        前言:数学核心素养的综合性特点主要体现其六个维度方面,即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直观想象、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思维能力培养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形成正确的认识,并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选择合适的方法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一、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现状
        首先,教师对思维能力培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尽管新课改已经在我国施行多年,但是仍然存在很多教师并没有对思维能力培养形成正确的认识,一味沿用传统的讲解式方法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对学生的思维形成了一定的抑制作用,不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对于学生而言,听课、记笔记、做题就是全部的任务。在很多教师的思想认知中,引导学生从例题中概括数学规律的教学效率较低,也就逐渐放弃了这种能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
        其次,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仍然处于较弱的阶段。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其以形象思维为主,还没有形成模型意识,无法独立从问题中总结普适性规律[1]。这样的客观条件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对于一些习题,如果换一种方式呈现出来,很多学生就无法解答。这是一种学生思维能力不足的表现。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对策
(一)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呈现数学案例 
        在小学阶段,很多数学课程知识都能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深入挖掘生活与数学知识之间的结合点为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了一种逐渐普及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其年龄较小,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的思考方式,生活化元素与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契合。因此,将数学教育放到生活背景中,能带给学生更多直观化的学习体验,使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例如,教师讲解到“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个部分时,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情境——超市购物。教师准备几张20元以下面值的人民币,并在讲台上准备几种“商品”,并注明单价,比如,苹果、粉笔盒、黑板擦、铅笔等,由教师扮演售货员,由学生扮演购物者,学生需要按照所购买商品的数量和种类,计算应该付给教师多少钱。

在这样的生活情境,将抽象的数学运算转化成简单的购物行为,更加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组织学生以合作形式参与教学活动
        培养学生形成实践与探究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所重点提倡的内容,也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所以,在创设生活化情境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自主合作的形式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2]。不同的学生其思维角度和深度都不完全一致,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加容易使学生形成思维碰撞和互相启发,掌握更多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长此以往,不仅能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巩固,还能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讲解到“长度单位”这个部分时,可以在对学生实施分组的基础上,为其布置学习任务,比如,观察周围物品的长度特点,并用直尺测量,得到准确的长度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量,对不同的物品长度用合适的单位表示出来,并进行单位换算。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组内学习时思考一个问题“测量不同的物品长度,应该如何合理选择长度单位?为什么?”学生在小组中进行实践和讨论的过程是其思维得到提升和发展的过程。另外,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其正确记忆单位符号,并能将其运用到解题当中。
(三)拓展数学探索范围引导学生感悟数学趣味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为学生搭建练习平台,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范围得到拓展,从而更好的感受学习数学课程的趣味。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挖掘一些热点新闻中的数学现象,使得数学课堂的氛围更加生动和灵活[3]。分析和讨论的过程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强化。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从更加贴合实际情况的角度设计数学问题和探究任务,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得到提升。例如,教师讲解到“认识人民币”这个部分时,可以将课后作业作为知识探索的延伸平台。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任务——自己去超市购物,并用合适的算式列出购物清单。在这个任务中,购买哪些商品、购买数量、人民币面值组合等都由学生自己决定。这样的练习环节不仅能使其加深对不同面值人民币的认识,还能使其思维空间得到拓展,将一些在生活中的行为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达到培养学生形成核心素养的目标。
结论:综上所述,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培养学生形成思维能力已经成为了一项教育新目标,有利于使学生得到思维锻炼,拓展其思维空间。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以实际生活为背景呈现数学案例;组织学生以合作形式参与教学活动;拓展数学探索范围引导学生感悟数学趣味。通过本文对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展开的一系列浅谈,希望能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龚卫权.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165.
[2]关金慧.刍议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132.
[3]沈静亚.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22):7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