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吴金花
[导读] 农村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摘要:农村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孩子学习技能的形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让孩子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策略是什么?文章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对农村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引言
        人才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奠基石,因此,对小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迫在眉睫。目前农村小学数学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利因素,直接影响了农村小学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小学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达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促进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学生家庭环境问题
        农村小学的学生多为农民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他们缺乏来自家庭的关心和对学习的监督,学生的自我控制力不强。加上农村教育资源比较缺乏,小学生很难做到在课下自主学习。受家庭生活条件等诸多因数的限制,很多学生没有接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学生基础薄弱,对小学课程的接受效率较低。
        (二)师生关系欠和谐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农村的孩子,对老师有一种陌生、疏远的感觉,他们认为老师是严厉的人,感觉跟老师说话有压力,尤其在课堂上不能回答出老师的提问时,他们就会越来越紧张。课下也不愿意和老师主动谈谈自己的内心想法。教师自身也因为教学任务的繁重,不太重视与学生的课堂交流互动,课下也很少有和学生一起活动、一起谈心的机会。
        (三)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不够
        课本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师按照课本内容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授课,是农村小学不变的教学模式。然而,过分依赖教材会导致教学方法过于僵化和教学目标不明确,使学生不能真正掌握课程知识,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一节课中,教师常常只教课本内容而不告诉学生学习的目的、价值和方法,甚至有时只是照本宣科,不注重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不重视加强对学生情感的培养,导致最终不利于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自主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抓住关键,培养习惯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提到学生“学习习惯”这个词,“习惯”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而言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稳步地提升。小学,是学生学习知识接受知识的初始阶段,这个阶段也是培养他们学习习惯的宝贵时期。众所周知,小学生具有贪玩、活泼好动的天性,自我约束力远远不足,这一系列的因素反应在学习上,显现出来的就是不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所在。尤其是当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方式还处在摸索阶段时,更需要加大对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教育力度。
        (二)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表演和展示机会,让学生在玩中思、在玩中学。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拼合与组成”时,首先让每个同学先拼摆一个自己喜欢的作品,然后小组组队去合作拼摆出集体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出现矛盾和讨论,然后相互合作,相互接纳。整个活动过程中穿插着做、说、比、帮等环节,在小组或者全班同学面前说一说自己都用了什么学具,用了多少个,和小伙伴比较自己或同组的作品有哪些优点和独特之处,还有存有哪些缺点,等等。学生就会对活动感兴趣,主动地参与其中,在玩中不知不觉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在整个活动期间,教师不主动讲解,始终是组织者,协调员。
        (三)丰富多样的动手操作活动
        动手操作是学生特别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然而,最能激发学生的还是富有自主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的活动。如在《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节课中,让学生经历 “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等自身活动,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看”要看什么?“摸”要摸什么?“比”要比什么?通过学生的活动,亲自实践,选出了适合这节课的学习方法。要用到“看、摸、数、比”等学习方法,进而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我们的数学学习,离不开学习者的观察和思考。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可以说:不思考就无数学学习活动。学生知识的获得,必须建立在自己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既可以通过接受学习的方式,也可以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获得;学生应用知识形成技能,也离不开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在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只有学生亲身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中来,才能在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逐步感悟数学思想,领悟数学方法。比如解决探索规律的题目:1,2,4,7,()。学生不观察、不思考行吗?肯定不行,数学学习必须得思考。解决一个类型的数学问题,解题方法都类似,比如解决“鸡兔同笼”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思考力和 “举一反三”的推理能力和“融会贯通”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让数学学习变得愉悦
        我们知道:当学生努力学习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时,他们就会对学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的责任是鼓励,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如何成功。当学生有想要去独立探索新知识时的想法时,教师应该要注意及时地给予学生激励:“你可以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做到!”“你会做得很漂亮!”等等。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各级学生都可以体验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他们将更加努力,更加积极地学习探索。
        (六)教师要善于有效调控教学
        善于有效调控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在课下,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交流,多与学生聊天、谈心,真诚的做学生朋友,这样师生关系会变得非常融洽、和谐。学生认可了老师,师生的课堂互动就会变得越来越顺畅,课堂教学活动自然就会开展得顺利、成功。
结束语
        总之,在当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与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创造性的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恰当进行养成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全程参与,积极发挥学生的动脑、动手、动口能力,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鲁存元.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6):102.
[2]陈丽萍.农村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指导策略的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24):129.
[3]陈美杰.农村小学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