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吉拿瓦尔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吉拿瓦尔
[导读] 情境创设是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中推行的新型的教学模式,
        摘要:情境创设是近年来基础教育改革中推行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它能够实现知识情境的架设,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知识的消化和吸收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可以把学生调动起来,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之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保持清晰的教学思路,结合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透彻掌握知识点,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中必须充分的思考起来,才能真正领悟其中精髓,实现思维能力的提升。本文以下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进行了浅析,以期达到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情境创设;素质教育
       
        引言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学强调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每一名教师都需要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跟上时代的发展趋势,使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学服务,以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较为局限,且自主学习意识相对薄弱,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耐心对学生做出指导和辅助,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和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实效性。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够使学生产生探究心理,从而有效的促使学生沉浸在数学研究当中,帮助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
        巧妙地设置问题,可以把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出来,便于推动后续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使学生保持一种较佳的学习状态。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有规划的巧设问题,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促使学生自主研究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质量提升。比如,以“位置与方向(一)”这部分教学内容为例,本课需要学生掌握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的辨别方法,搞懂方位的辨认。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方位感较差,极易弄淆方位。在教学这部分知识内容时,小学数学教师可创设方位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学习任务,学会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辨认,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达到知识情境回味无穷的状态,从而喜欢上数学学习。在教室中开展方位教学,但是由于教师的空间有限,阻挡了学生的视线,小学数学教师可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进行授课,在视野开阔的环境中,学生学习欲望明显增强,这种教学便于学生更好地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在操场上,教师可让几位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再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为突破口,给其他学生设置问题,让他们思考站在不同位置的同学处于哪个方位,以及操场边上的建筑处于哪个方位。然后让学生走动起来,灵活的分析和辨别方位问题。通过此种方式,可以有效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之中,能够加强学生对东、南、西、北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二、设置生活问题,调动学生情感
        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实践是创造数学知识的源泉,数学又为生活服务。

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生活层面出发,创设生活问题情境,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比如,以“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需要学生探索和体验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和差别。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尤其在购物过程中,更为经常性遇到。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把家长买菜情形结合起来,让学生帮助家长解决生活问题,以此调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家庭事务的参与性。如,教师可假设小红和妈妈周末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其中白菜花费了5.2元,胡萝卜花费了3.7元,西红柿花费了6.4元,鸡蛋花费了11.6元,小红妈妈总共给了商家50元,小红让商家找补21.7元,请问找补的金额有错吗?如果错了,请问该找补多少钱?通过此种情境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意识,并使学生把所学运用在生活实践之中,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成效,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三、故事代入问题,构建趣味空间
        在数学课堂上,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并融入趣味元素,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参与到学习之中,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通过故事方式带入问题,能够构建趣味空间,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也便于推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以“观察物体(三)”这部分内容为例,本课需要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物体形状存在差异性。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引入“盲人摸象”这个故事,借助多媒体资源,把这个故事通过动画视频播放出来,并带入问题,让学生探究为什么会有众说纷纭的现象,产生这样的原因是什么,以此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交流讨论中,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情境创设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符合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这种教学方式还能够增强师生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还能够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投入到学习情境之中,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把握学生心理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途径,为学生构建高效课堂,尽可能地让学生透彻掌握数学知识,使其领悟数学精髓,能做到举一反三,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廖香秀.丰富问题情境创造精彩课堂——对小学数学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实践探讨[J].华夏教师,2017(6):59-60.
        [2]靳艳红.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7(87):101.
        [3]谢进军.审视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教学通讯,2017(22):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