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生互批互评数学作业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5/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3期   作者: 韦晓群
[导读] 学生互批互评作业,打破了以往的作业批改方式,
        摘要:学生互批互评作业,打破了以往的作业批改方式,激发教师对作业批改进行“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创新,是落实新课程下以学生为主体思想的一个重要举措。学生通过互批互评作业,能及时发现问题并改正,能相互取长补短,能形成自我评价的能力,能激发学习热情,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良好习惯,从而提升学习效果、促进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结合个人实践,下面就谈谈指导学生互批互评数学作业的一些策略和体会。
        关键词:新课程   小学  数学作业   互批互评
        1建立作业互批互评小组
        将四(1)班45名优良中差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按基础、思维、性格等搭配,进行编排座位,这样前后两桌组成作业互批互评小组,既方便平时课堂学习的交流,又能灵活机动地进行作业互批互评。接着由各组民主推荐选出小组长,并给本小组起一个能代表本组实力、特色的名字。之后教师对小组长进行培训,明确小组长这一角色的职责及作用。作业互批互评小组建立好之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要求自行分配角色,老师再明确各个角色的要求与做法。等到作业互批互评模式渐渐达到预期效果后,按照此分组方法,定期进行轮转角色人,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不同角色的扮演,都能从中有所收获,促进学习能力的提升。
        2明确作业互批互评要求
        传统的数学作业批改容易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作业内容的特殊性,长此以往,作业效果越来越差,学生也被动接受老师在作业本上画的“√”“×”了。要让学生乐于参与到作业互批互评这一新模式中,首先要转变学生的思想意识,让学生的思想由“被动”渐渐向“主动”转变,愿意把自己的作业交给同学批改,同时也愿意帮助同学批改作业。为了加深学生对作业出错的认识和理解,顺应数学新课程倡导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更好地体现出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等,我们还增加了几种作业互批互评符号,在作业互批互评中统一使用,如“○”表示数字抄错,“□”表示式子列错,“△”表示单位名称出错,“_”表示计算错误或答案不确切,“﹏”表示书写不工整或格式不正确,“☆”表示解题思路与方法有创意等。在作业互批互评前学生要熟知每种批改符号的含义,并能以此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订正错误,启发学生的思考及促进纠错能力。
        3注重作业互批互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在开展数学作业互批互评过程中,注重不同类型作业批改的策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感、有所获。进行数学作业互批互评时,引导学生认真审阅作业,仔细看看解题过程,可能有些同学一开始就出现错误,有些可能是在解题方法上出错,有些可能在计算过程出错,有些可能粗心导致书写错误等。引导学生在作业互批互评中发现对方存在错误的原因,同时警醒自己,真正达到互批互评的目的,帮助别人发现错误的同时提高自己。
        3.1课堂作业互批互评策略
        课堂作业是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最后环节布置的,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作业,检测当堂学习效果,做完作业后,学生通常希望马上得到批改,急于表现学习效果。这时我们采用小组互批互评,如计算题,教师把优生的作业投影到白板上,小组成员交换作业相互批改,批改完后,学生再订正,有异议再进行讨论。又如解决问题这类题型,我们采用教师与学生互批互评相结合,首先小组内集体讨论,通过小声交流、询问、征求意见等方式,从理解题意、解题方法与思路、列式计算等方面批改。

对于比较难的解决问题一类题型,先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再进行解答。对于作图题,小组互批互评效果很明显,如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补全轴对称图形、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两个内容,学生在新授课后掌握不是很理想,我们就让小组成员进行互批互评,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做法,组内成员掌握得好的同学带动理解能力差的同学,最终达到在短时间内人人都掌握。
        3.2课后作业互批互评策略
        课后作业主要是指课后完成新课程《学习与测评》与《快乐口算》这两种作业,对于一些基础性、比较容易的内容,我们采用小组内互批互评及教师评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批改,小组内互批互评可以由同桌两人互批或四人交换批改或由小组长批改等。之后进行订正,教师再对学生的作业质量及批改、订正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及时纠正一些学生没有发现的问题,以防不完成作业的情况发生。
        3.3单元测试卷互批互评策略
        每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就进行一次测试,这也是检验孩子们对一单元内容的掌握情况。一般由教师将答案投影到白板上,小组内相互批改,之后教师将集中收集错误率较高的题目进行统一点评,其他题目由小组进行相互合作交流,再订正将解题过程写出来,小组内完成不了的请求教师讲解。我发现尤其到期末复习的时候老师一味地讲评,学生很浮躁,根本听不下去,效果不明显,换了这种方式后,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也乐于去参与其中,从而真正掌握了相关知识。
        4采用多样化评语及积分激励机制
        在原有的评分等级基础上,学会使用多样化评价性语言,善于发现其他同学身上的闪光点,善意提醒其存在的问题,这样既能让其正视自己的错误,也能让自己向着更优秀的方向发展。我们班大多都是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学习基础比较薄弱,起初教师要举例示范提示语或评语的使用,如先从简单的评语入手:“你的书写真工整,值得我学习。”、“你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太好了!”、 “你的计算能力真强呀!”、 “作业的态度很好,字迹工整、格式正确、正确率高。”、“你的作业比昨天有进步了,加油!”、“你很聪明,方法都对,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作业规范一点,那就更好了!”等。又如在新课程《学习与测评》的单元热身自测中,小组内进行互批互评时,学生要会使用口头评价或对组员间的答题情况相互交流提示要改进的地方。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在批改别人的作业时,都特别认真,不放过一点细小错误,他们会用自己的理解来审视伙伴的作业,分析错误原因,总是不由自主地与自己对照,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同伴,尤其是批语或评语的使用越来越巧妙、越来越贴切、越来越精彩,学生间的这种相互评价可以增强自信心、提高他们的识别判断能力。
        作业互批互评过程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学生,要使得这一模式顺利开展起来, 我们采用个人积分与小组积分两种竞争激励机制相结合,每两周进行一次评比,利用“作业免做单、自由选择单”,激励学生更加愿意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提高完成作业的正确率及参与作业互批互评的热情度。
        总而言之,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作业互批互评模式是顺应了新课程的理念,也是一种新形式的作业批改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提高作业质量,充分发挥作业作为教学的反馈和延伸的有效作用;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地对学生作业互批互评的策略和方式进行研究,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符美芬.浅论小学数学作业批改方法[J].考试周刊,2011(7)
        [2]张世刚.新课改小学数学作业批改的策略[J].快乐阅读,20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