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王峰
[导读]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初中教育逐渐从传统“知识灌输”的陈旧理念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共同发展的综合教育,旨在于通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探究精神,使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意识。在这种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师应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探究式课堂中产生质疑意识,这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以满足他们终身发展的需求。为此,本文探究了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

王峰   贵州省晴隆县碧痕镇碧痕中学  561400
【摘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初中教育逐渐从传统“知识灌输”的陈旧理念中脱离出来,转变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能力共同发展的综合教育,旨在于通过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探究精神,使之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意识。在这种形势下,初中物理教师应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探究式课堂中产生质疑意识,这有利于学生科学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形成,以满足他们终身发展的需求。为此,本文探究了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质疑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185-01

        物理是一门抽象性强且体现客观规律的学科,对学生的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有着较高要求,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的限制下,教师往往“重考试成绩,轻能力培养”,即仅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公式概念解题的能力,以至于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创造性探究学习,这并不利于学生物理学习能力的实质性提升。质疑是迈出哲理的第一步,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能使之在课堂中化被动为主动,积极自主地探索蕴藏在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从而促使他们脱离“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的学习困境,逐渐形成有探究精神、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基于此,本文从利用问题驱动、创设物理情境与借助物理实验三方面入手,探究了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一、通过问题驱动学生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
        在倡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如此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探究欲望的驱使下产生质疑意识,还能促使他们自主学习能力与科学创新能力的提升,可谓是一举两得。问题驱动是指教师根据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能力,提出具有指向性的问题,促使他们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产生探究与创新意识,进而在合作讨论与教师引导下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物理教师便可通过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促使他们在学问相生中强化学习效果。
        在教学“浮力”的相关知识时,笔者先带领学生识读分析基础概念,使他们对浮力的原理形成初步认识,然而提出问题“不会游泳的人为什么可以漂浮在死海上?”“铁块会沉入水底?这说明它没有受到浮力的影响吗?”这些问题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常识,他们便会产生探究欲望,想要了解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识,且大家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还会通过交流讨论产生新的问题,这时他们便会在质疑意识的驱使下主动探索问题答案,逐渐在创造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循环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情境,调动学生的质疑动机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以新媒体终端设备和网络资源为主要载体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信息化教学工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目前学科知识迅速膨胀的客观现实,从而促进教育品质的不断提升。基于此,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交互性强、网络资源丰富多样的优势,创设直观形象的物理情境,让学生利用视频影像观看生活中难以见到物理现象, 如此一方面可以调动其学习动机,推进教学的有效展开,另一方面则能促使他们燃起思维火花,对视频情境中的物理现象提出质疑。
        在教学“核能”这课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了氢弹爆炸的现象,随后又利用 Flash 软件模拟了氢弹释放能量的过程,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氢弹爆炸时爆发出来的能量巨大,这时便有人提出疑问“氢弹中都包含哪些物质会导致爆炸?”通过探索这一问题可以认识到氢弹是利用轻核聚变制成的,其中氘核与氚核结合会释放出核能,也就是爆炸现象。这时学生又会产生新问题继续追溯更多与核能相关的知识,并在笔者的引导下认识放射现象、原子核、裂变、聚变等物理知识。
        三、借助物理实验创设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较于抽象公式理论、复杂知识概念的课本教学来说,学生往往更热衷于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更真实地感受到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进而使他们在实践运用中内化知识。物理是一门阐述生活客观现象的学科, 其原本就源于生活又体现于生活,教师借助物理实验创设生活问题, 可以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进入质疑状态,随后在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现象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由此来提高其质疑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课时,笔者首先利用物理实验让学生了解物体发声与声音传播的各种介质,实验测试了声音通过空气、木材与清水三种媒介进行传播,可以发现声音可以通过固体、液体与气体进行传播,但不同种类的介质传播出来的声音不同。通过实验学生可知固体可以传声,随后提出问题“为什么许多吹奏的乐器都是金属制品,但它们发出来的声音却不相同呢?”于是笔者又利用实验带领他们探究振动频率对声音传播的影响,促使大家对声的传播形成更全面的认识。
        总之,目前我国初中生普遍质疑能力薄弱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亟需教师积极投入此课题的研究探讨中来缓解这一现象。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视域下的初中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质疑能力,如此才能扭转当前学生思维受到局限的问题,让他们在质疑中产生探索的动力与创新的需求。为此,物理教师应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构建更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来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与质疑能力。
参考文献:
[1]周东 .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的研究 [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01):1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