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唱之花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绽放光芒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胡吴纯宸
[导读] 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合唱是检验小学生音乐知识学习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也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并提高合作能力的重要项目,因此,做好小学音乐合唱的有效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在设计合唱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问题进行引导,在积极训练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合成能力。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进行探究。

胡吴纯宸   桐乡市实验小学教育集团中山小学
【摘要】在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合唱是检验小学生音乐知识学习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也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并提高合作能力的重要项目,因此,做好小学音乐合唱的有效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在设计合唱教学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利用问题进行引导,在积极训练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合成能力。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角度对如何有效的进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044-01

        音乐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是具有全面的意义的,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通过音乐教学的开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审美,增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音乐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师们经常所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通过合唱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歌唱的技巧,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要积极地开展合唱教学,使得合唱教学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一、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激发合唱兴趣
        俗话说“学问合乎兴趣,方可得益”,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合唱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精心设计合唱教学内容,并以将合唱歌曲的创作背景转化为讲故事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合唱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投入到合唱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合唱学习效果。其一,结合课本中的音乐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合唱基础进行筛选曲目,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认知水平下,有效地跟随教师学习合唱音乐知识。其二,以讲故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唱兴趣,使学生自主进行合唱的学习中,享受音乐合唱的学习乐趣,让学生不断增强自身的音乐合唱能力。举例来说,在学习《歌唱祖国》这节课时,教师可以选取其中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对学生进行合唱教学,这首歌曲简单且情感丰富,符合小学生的合唱学习需求。之后,运用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全面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接着,让学生跟着老师学习这首歌的演唱方法,从学生的乐曲中高效地学习由弦音“do, mi, sol”及三连音节奏组成合唱音乐知识,使学生能够自己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正确的合唱,提高教师的合唱教学效果。
        二、为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合唱属于一门技术性偏强的音乐知识,其要求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要坚持练习,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将相关知识、技巧等记住,并且加以灵活运用。小学时期的学生,身心发展决定了其难以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其极易被事物表象上的特点所吸引。因为学生更加细化自由、生趣、新鲜的事物,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其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营造出练习和声的环境,使学生处在一个多声的环境当中,真实地感知到多声的魅力。


教师在为学生营造教学环境的时候,一定要兼顾到教材内容与学生个体的学习情况,基于现实情况进行因势利导,使学生能够感知到合唱学习中的快乐与成就感。在为学生讲解《让我们荡起双桨》合唱相关知识的时候,可使用多媒体工具为学生播放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视频,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合唱学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积极寻求多样化的唱练方式
        小学阶段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合唱,因此二声部接受起来还相对困难,不能够自己感知音乐所带来的美感,如果我们采取重复性的练习手段,学生必然会感觉到无趣,所以我们应当寻求多样化的唱练方式。第一是“先入为主”,小学生对于曲调的感觉通常都会产生先入为主的情况,在进行合唱的过程中,小学生通常难以接受第二声部旋律,这是因为一声部己经给他们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为了避免小学生对二声部产生恐惧感,在进行教学时可以一开始就教第二声部,也可以选择将第二声部拿出来要求学生模仿演唱或者进行发声练习,待他们己经基木掌握之后再教一声部,这也是先难后易的教学原则;第二是“听唱结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分声部练习仅仅适合学生学会各声部旋律之前。当学生在练习某一声部时,剩下的学生演唱另外的声部,如此一来更有助于学生感知合唱效果,从而习得更加全面的合唱技巧。为了增强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在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演唱一个声部时,使用乐器伴奏另外的声部,从而培养学生的听、唱能力,在练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演唱水平。
        四、积极开展课外合唱活动
        小学生正处于表演欲旺盛的年龄段,他们喜欢并渴望在舞台上表现最有魅力的自己,而合唱作为一种歌唱表演形式,必然同舞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开展课外合唱活动,一方面可以充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促使学生在极强烈的动力下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己的歌唱水平。教师作为主要的策划者应当给予学生发言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活动内容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突出合唱活动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在开展合唱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要求并鼓励每一名学生都参与到合唱中,为其安排合适的位置,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特长,感受到自己作为合唱团体一分子的荣耀。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组建“校园合唱队”,鼓励热爱音乐并且愿意参加训练的学生参加,为学生的音乐梦想添砖加瓦。
        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不断发展,小学音乐教学在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通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不仅仅能够缓解小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对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陈熙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互动[J].参花(下),2021(06):117-118.
[2]张婕.对小学音乐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J].参花(下),2021(06):131-132.
[3]李征.基于音乐核心素养的社团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J].家长,2021(17):149-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