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感恩教育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左万雪
[导读] 感恩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更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美德。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助于从小为他们树立一种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思想,做到心中有他人。而当今的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长大如何回馈社会,回馈国家。渗透感恩教育势在必行。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语文课程中的感恩教育是培养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左万雪     青川县教研室  628100
【摘要】感恩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更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美德。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助于从小为他们树立一种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思想,做到心中有他人。而当今的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得感恩,长大如何回馈社会,回馈国家。渗透感恩教育势在必行。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语文课程中的感恩教育是培养感恩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感恩教育;美德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020-01

        感恩是一种品德,人不可不懂感恩。感恩让世界充满真情,感恩让生活多姿多彩。我坚信只要把感恩的心贯穿于社会和生活的始终,生命的价值会体现的更加完美。那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钟渗透感恩教育呢?
        一、什么是感恩教育
        所谓感恩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教育是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更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种美德。
        二、感恩教育的作用
        让孩子学会感恩,有助于从小为他们树立一种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思想,做到心中有他人。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让学生学会知恩图报,感谢父母生养之恩,感谢师长教导之恩,感谢他人帮助之恩,感谢祖国养育之恩,从而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真正成为真心为国家发展效力的栋梁之材。感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前进国家发展的需要。
        三、为什么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感恩教育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感恩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因为语文课的内容是实施感恩教育的很好载体,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感恩素材,为实施感恩教育提供了大量契机。
        四、如何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感恩教育
        挖掘课文内容渗透感恩教育。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就体现在那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当中,对这些内涵的挖掘是实施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因为每一篇课文所蕴含的感恩内容不同,因此针对每一篇课文渗透的方法也就各不相同。
        1.读文知恩
        感恩教育必须先知恩。教师要根据文章特点引导学生把握好不同的文章所表达的恩情不同。
        (1)一般写景的记叙文都是表现大自然之恩的。如《大自然的语言》一课,告诉我们“螞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大雁编队南飞,秋天就在眼前……”;而《西风胡杨》一课能让我们知道“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


他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自己。”在有感情地诵读中欣赏美文,让学生体会大自然赐予我们的恩情,效果很好!
        (2)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是表现社会之恩、祖国之恩、父母之恩……如《永远的歌声》一课就是教学生读出课文中老师对学生的爱,和学生对老师热爱,感激,敬佩之情;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深刻体会文中浓浓的师生情。《秋天的怀念》是让学生体会母亲对我的养育之恩。
        2.揣摩文字懂得感恩
        (1)在高年级的语文课上,我们要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对感恩教育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适宜感恩教育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因此,在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之后即知恩后,要找到直接抒发感恩情感的语段揣摩语言文字,体会感恩之情。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通过揣摩这段文字,使学生深深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爱。要懂得感恩。
        (2)语文课上教学生抓文本中的细节描写来体会感恩之情。主要抓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的语段,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崇高。如《花边饺子里的爱》一课,开头是有关妈妈包饺子时动作描写,体会母亲对孩子的爱;抓住最后一部分体会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3)抓含义深刻的语段,深入体会感恩之心
        有些文章,让学生体会其深刻的内涵有难度,这时就可以抓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一步体会感恩之心。
        如《出色的老师》一课,文中的提到的老师其实并不是真正的老师,而是黑人大哥,是学生,可是我却称他是“出色的老师”。因为是他拾金不昧,又向校方举报我,而我违背了公德。他用这种迂回的方式让我彻底明白了公德的重要和校规的严格。我由开始的不理解、怨恨他,到后来对他的感激,称他为“出色的老师”。对这类含义深刻的文章,我就让学生在课堂上抓住上述语段,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思考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
        3.学会报恩,利用作文课将感恩化为行动
        课上学生们已经懂得知恩、感恩,接下来我会把情感升华到报恩和施恩的层面。课上的小练笔马上跟进,结合实际谈谈你是如何感激他人的?或用写读后感的方式来表达报恩心声。这样利用小练笔和日常作文训练,有助于将感恩意识根植于学生心底。
        总之,充分利用语文教科书中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施恩,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只要我们善于挖掘,善于运用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就能在小学语文学科中自然而然地渗透感恩教育。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会达到应有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闫静.陶行知生活教育视阈下的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8
[2]黄慧.浅谈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J].文学教育(下),2018(07):94-95
[3]邵珠玲.《感恩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的重要内容[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
[4]郝振君、苏亮亮.《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综述[J].现代教育科学》201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