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二十四节气融合课程的路径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王文英
[导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利用传统节日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的民族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深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将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让幼儿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品读节气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国智慧。

王文英    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幼儿园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应利用传统节日适当向幼儿介绍我国的民族文化,帮助幼儿感知文化的多样性,深刻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将节气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让幼儿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品读节气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中国智慧。
【关键词】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幼儿园;课程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014-01

        二十四节气中的每个节气里都有一些浪漫而古老的传说,而这些传说之中,隐藏的是人与自然的息息相通、中国式的生活艺术、中国哲学的独特意蕴。可以说,二十四节气有着中国人美好的记忆、诗意的生活和理想的未来,每个节气都是人们诗意生活的生动画卷。
        一、资源多层开发
        1.资料有效收集
        鼓励幼儿搜集相关节气图片、谚语、动植物故事、观察并记录气候、动植物
        在相关节气中的变化。
        教师自主学习跟节气关联的书籍,如《自然百科》《植物百科全书》《昆虫记》《张雪门幼儿教育文集》《张宗麟幼儿教育论集》等丰富知识储备,同时浏览各大学前期刊,搜集有关节气的儿歌、童谣、歌曲、故事、民俗等丰富活动素材。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研究能力,如提炼节气活动主题网络图、绘制主题活动思维导图,帮助教师理清活动思路;活动后的教师沙龙,畅所欲言,促成反思进行,为活动提供经验帮助。
        2.节日资源融合
        挖掘传统节日节气文化教育内容,需要教师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不断挖掘生活中与二十四节气内容有关的传统文化知识点,有效丰富幼儿教学内容,激发幼儿的民族自豪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特点。一方面,教师可以以二十四节气为核心内容,以中华传统节日为主要抓手,从各个方面对幼儿进行二十四节气知识的渗透,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例如,在春季时,教师可以以清明节气为切入点,结合清明节的传统节日,围绕清明节气当中的传统文化与内涵,确定合理的教育和活动方案,激发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清明节当天向幼儿讲解古诗《清明》,让幼儿了解清明节是中华传统节日。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可以向幼儿渗透二十四节气名称,使幼儿充分了解二十四节气名称与清明的关系。也可在讲解古诗的过程中,告知幼儿清明节有祭祖、扫墓和踏青等习俗,使幼儿充分感受到丰富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与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在夏季时,教师可以以夏至节气为切入点,结合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积极为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语言活动和美术活动等。


比如,在端午节当天让幼儿学习儿歌《端午节》,或者让幼儿进行《装饰龙舟》等美术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向幼儿渗透与夏至节气有关的教育内容和传说,加深幼儿对我国传统文化节日的理解,也可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传统节气文化,有效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课程多元融合
        一日活动融入二十四节气的教育内容,教师根据幼儿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在幼儿一天的教育中充分融入节气教育,激发幼儿对节气内容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在日常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晨间时间为学生开展新闻播报,或者在幼儿用餐过程中向幼儿讲授二十四节气当中的农耕知识,让幼儿感受到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其次,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向幼儿介绍节气,并讲授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传说和故事,不仅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也有利于幼儿了解到节气知识和民间传说。
        教师可以为幼儿开展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教育活动,让幼儿直接参与、体验、操作活动,加深幼儿对节气知识的进一步认识。比如,在寒露节气,让幼儿观察草地上的露珠。在冬至组织幼儿进行包饺子活动以及在小寒节气中组织幼儿进行剪窗花等有趣游戏和活动,使幼儿在动手操作和亲身体验过程中更好地感受节气特征和一年四季的变迁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对幼儿渗透古诗当中的寓意和民间传说,让幼儿将所了解的节气谚语分享给小伙伴或教师,调动幼儿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在日常教育和活动中渗透节气文化,可以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节气文化和节气内涵的熏陶,进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三、环境有效利用
        营造节气美感和氛围,可以进一步加深幼儿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也可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节气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使幼儿在感受和体验解气知识的过程中收获到快乐,进而有益于幼儿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我们在大厅、楼道等较醒目位置墙面布置节气知识、活动介绍,如节气歌、数九图等。主题活动后班级墙围、区角、走廊、楼道随处可见幼儿设计制作的节气手工制品;主题展板上,从主题的生发、活动脉络、现场照片到幼儿、教师、家长收获感言、活动反思等板块设计,楼层休息平台的节气微景观创设,到处体现我园节气活动开展的浓烈氛围。
        在文化传递的过程中,要基于儿童的视角、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让儿童感受和认知大自然的节奏变化,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与尊重;体会节气的民俗内涵,从中了解丰富多彩的传统生活气息和中国传统智慧;感受节气所呈现出相应的自然和人文景象,唤起至真至美的感受,学会诗意地生活。
参考文献:
[1]王荣荣.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2]吴勇真,郭莉莉.浅谈“二十四节气”在幼儿园大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7).
[3]张秀英.我国传统文化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具象化实践——以二十四节气为例[J].江苏幼儿教育,2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