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数学新课教学当中有效导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0   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21年9月   作者:唐志茂
[导读] 在小学课堂的教学当中,由于学生的天性爱玩,喜欢新颖有趣的事情。教师应当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利用趣味性的知识和问题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当中。基于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点浅略探索。开展小学数学新课教学中的有效导学策略,为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教学环节,作出以下几点参考。

唐志茂    四川省广汉市连山镇松林学校
【摘要】在小学课堂的教学当中,由于学生的天性爱玩,喜欢新颖有趣的事情。教师应当充分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利用趣味性的知识和问题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数学问题的思考当中。基于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点浅略探索。开展小学数学新课教学中的有效导学策略,为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教学环节,作出以下几点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策略探析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1)09-013-01

        所谓新课导学,就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针对章节的重点知识以及重点内容,通过趣味性的环节进行展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待数学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导入环节的精彩程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课堂导入对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积极探索和开展趣味性的导入策略。基于此,笔者就从以下几点探究小学数学新课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趣味性导学的具体策略。
        一、利用图形动画,开展新课导学
        利用图形动画开展数学知识的导学,在小学阶段是一种有用的策略。小学生天性喜欢图形,对于数字敏感程度不高。为此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针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利用趣味性的图形动画进行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图形动画中感受到本章节重点的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开展本章知识点的教学。【1】
        例如,在进行教学备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将本节课的知识点以及重点,在教案当中进行罗列。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通过工具画笔,或者粉笔用简笔画的形式,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图案绘画出来,然后在黑板的正中间进行展示。同时询问学生,有没有人知道这两个图形的面积以及周长怎样去求?接着,根据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先去求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每一条边都单独拿出来,为学生进行演示最后相加,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是四条边长度之和。同时也可以利用相同的方式,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进行分割,分割成单位为一平方米的正方形,最后再进行相加,以此来得到对应公式。在此之后,让学生仔细观察两者的特点。减少学生对两者出现概念上的辨析,从而能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新课导学
        数学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门科目,为了迎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联系生活实际,生活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去询问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此之后再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
        例如,在进行教学备课“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时候,由于本章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差异,以及两者之间的转换进率。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比如说多少平方米等于一公顷呢?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又有怎样的转换效率呢?通过这种生活中常见的一些问题,教师要在课堂的教学当中,通过数量上的演示以及图形上的演示向学生引入一平方千米等于100公顷的数量关系。在讲解完这些基本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再穿插一项教学问题,让学生思考一平方千米等于多少亩地?通过这种方式,使得课程的导学更加实际化,解决了现阶段数学教材脱离实际的现象。
        三、采用问题情景,开展新课导学
        小学时期的学生,喜欢新颖趣味性的问题。教师可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课堂的教学开始利用问题情景开展新课导学。具体而言,在引入知识点的过程中,同时搭建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怀着一颗好奇的心理参与本章知识点的学习,最后让学生利用知识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例如,在进行教学“数学广角──搭配(二)”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根据生活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设置趣味性的情景开展导入。比如说在黑板上画上几件上衣和裤子,然后再到学校进行思考“假如这是你衣柜中的衣服,那么你会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搭方法呢?”然后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思考,当学生给出正确的答案之后,教师要向学生讲点搭配的规律和一些重要解题方法。比如说“首先是组合法,先以其中的一个为基准,然后再去寻找组合的方法,其主要的运算方式是相乘。其次是连线法,以连线的方式进行搭配,但注意连线的过程中不能出现重复和漏连的现象。”让学生利用这两种方式分别进行解题,找到这两种解题技巧的规律,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新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认知特点,在新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挖掘并探索新颖的教学导入方式,以趣味性和实际性的问题去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和生活的息息相关以及数学的实用性。与此同时,在充分把握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也要和学生一起互动,帮助学生理解以及掌握知识。采用多种途径进行结合,真正致力于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前题氛围。
参考文献:
[1]吴玉萍.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J].神州,2019:180-180.
[2]孟维.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实施策略[J].中华传奇,2019:114-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