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入课,润物无声—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发表时间:2021/7/15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3月9期   作者:杨敏
[导读] 现阶段教育主要目标为“立德树人”,
        杨敏
        浙江省诸暨市天马实验学校  311800
        摘要:现阶段教育主要目标为“立德树人”,道德是用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标尺,科学的三观能够让学生的言行举止更加规范,督促学生迈入正确的人生轨道,由此可见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但是德育教育并非只靠德育课实现,还需将德育教育充分渗透进各个科目教学过程中,尤其是主要科目之一的数学。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不断探索研究如何巧妙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德育教育,落实“润物细无声”的数学德育教育。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进行了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渗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师不但应当对学生的文化素养进行培养,也要对学生的优良品格进行关注提升,引导学生养成规范性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认知,对事物进行客观评价。小学数学教师的职能并非只有教书,还有最为重要的育人。随着新课标的深入落实,德育教育早已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将德育科学渗透进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中,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集体的强大力量,同时在一定基础上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精神,进而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
        (一)有机结合,自然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德育元素,因此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要不断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元素,对教学流程进行完善优化,让学生做到悟道明理[1]。
        1.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
        教师需要利用合适的渗透点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不必拘泥于某个例子、某个图片或者某个题目,可以是一个教学步骤和环节。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八章《克和千克》时,可添加这样的题目:“每人节约一粒米,全国14亿人能够节约14亿粒米,重量是3465000克,合多少千克?”当学生回答合3465千克后,教师需要及时告诉学生这些米大概能够让25个人吃30天左右。通过这道题,既能够巩固学生刚学的知识,又能够教育学生要节约粮食,不要小看这一粒米、一滴水,积少成多,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再比如:在学习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章《年、月、日》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我国的重大纪念日,像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香港回归日等,借此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除此之外,在对应用题进行教学时,所选的题材一定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像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电用水、坚持锻炼、改革前后人民收入对比等,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能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2.结合教学内容,及时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传授数学知识时,一定要对教材中的德育元素进行充分挖掘,并将其渗透到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受到德育教育,提升道德素养。在渗透德育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有对数学知识与德育之间的节点进行灵活应用,将数学知识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用学到的道德知识规范自身行为。


        3.结合教学情境,充分渗透
        数学教材中情境创建的前提是要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下掌握知识[2]。在渗透德育教育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为学生创建德育情境。
        (二)陶冶情操,潜移默化
        数学科目主要是针对客观世界中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进行研究的科学,其对客观物质世界互相联系与运动发展的规律进行了充分反应,这为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了良好基础。
        1.加强课堂互动,有效渗透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他们在课堂上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教师则应当灵活利用和学生进行的课堂互动对他们进行有效德育渗透[3]。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章《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时,当学生认识数字“8”时,有学生会说,文具盒中有8支铅笔;有学生会说一列有8名学生;有学生会说,我是8月生日;而有的学生说,在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北京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那一年,我国共荣获了51枚金牌,位列金牌榜首名,是奥运历史上首个登上金牌榜首的亚洲国家。学生的回答中有8这个数字,且出现频率也很高,当大家认为他的回答是正确的同时,也让大家激起了一股爱国精神,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这就是在细节处切入,巧妙的运用课堂互动,对全班学生实施了“润物细无声”的德育教育。
        2.发挥数学特点,全面渗透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是人类思维发展和自然发展之间的一般规律。因此在数学学习环节,应当对人类思维展开科学合理的引导,让学生慢慢形成科学的逻辑思维,同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阶段,可结合数学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引导,让学生受到辩证主义观点的熏陶,从而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念。
        3.拓展教材内容,主动渗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只让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探究是远远不足的[4]。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当根据数学教材内容对其进行拓展,比如向学生阐述数学知识的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数学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单单是新课标中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下培养人才的基本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兴趣喜好对教学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将德育和数学教学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们的道德综合素养获得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水金.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考试与评价,2021,(02):114-115.
        [2]李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研究[J]. 文理导航(下旬),2021,(02):21-22.
        [3]张凤娟.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J]. 数学大世界(下旬),2021,(01):55.
        [4]李国民.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思考[J]. 吉林教育,2021,(Z1):1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