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兴民
鄂尔多斯衡水实验中学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 017000
摘要: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各地已经如火如荼的全面展开,对一线教师来说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新课程改革下,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作为一线教师,需要积极投入到这场新课程改革运动当中,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深入研究《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精神与新理念,积极探索新课程改革下历史课堂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教学;导学案;新课程;新授课;自主;合作;探究
一、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传统教学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强调学科知识的综合化,注重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一体与整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能力。
这就需要教学活动尊重每个学生,使他们充满自信,抬头走路;相信每个学生,相信他们通过努力,发掘自己的潜能;关爱每个学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帮助他们合理设计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欣赏每个学生,为孩子的进步而喝彩,所以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二、新课改的学案导学
为切实落实构建生态课堂的教学理念,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构建立体交互环境、做到生生交互、书生交互、师生交互、组内交互、组际交互、生媒交互齐举,倡导自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所谓学案导学、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利用“导学案”教学,它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是指引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的路线图,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优化发展,具有“导读、导思、导做”的功能。
导学案以学生为本,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核心素养”的达成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配合教师科学的评价,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自主发展。使师生共同关注课堂教与学的效益,坚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的理念,教师优化教学过程,减少无效或低效教学活动,实行精细化教学,力求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新授课的基本环节
导学案的使用是导学案实施高级目标(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基础目标(文化知识的掌握)的关键。围绕着导学案的制定,我们可以设计高中历史新授课的五个基本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释疑解难;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情景创设、导入新课已成为新教学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这是因为以情境为基础的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探索欲望。
所谓情景创设,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创造一个环境,一个场合,一种气氛,让学生能很快进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领悟人生的哲理,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火起来。
匈牙利著名的数学家波利亚认为:“学习过程是从行为和感知开始的,进而发展到词语和概念,以养成合理的思维习惯而告结束。”如果没有情境,没有经历,那么如何感知?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正确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来到知识中去,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用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课堂后,就要组织学生结合学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投入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
自主合作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都要充分发挥。其中教师主导作用是关键,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则学生主体地位必然凸现出来,教师主导作用发挥不好,主体地位就得不到充分地体现。
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绝对不能忽视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不是取消教师责任。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导学”不是“讲学”,学生的任务是“会学”不是“听学”,是通过教师的巧妙引导,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尤其注意建立鼓励学生的评价机制。
对评价的总要求:小组评价与个体评价相结合,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要点出团队或个人的优点并指明其发展方向),在个体评价中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尊重个体出现的差异,激发个体的主体精神,以促使个体最大限度的实现其自身价值。
对学生自主学习时存在的问题,可通过鼓励同学们相互讨论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难题,这个过程,实际也就是所谓兵教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在课堂巡视中给予相应的指导。
3、成果展示,释疑解难
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展示自己学习的成果,通过导学案的问答和多媒体演示的形式进行展示汇报交流。同时教师要适时引导,激发学生讨论等完成学生思维碰撞,通过师生互动实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让学生自己将学案上做的题目答案展示出来,老师及时订正,及时引导,及时鼓励与评价,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针对本环节学生自己展示学案上做的题目答案,教师要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加以重点讲解,引导学生能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4、归纳总结、拓展提升
针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基本方法,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已有经验和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拓展提升。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理清知识结构,总结解题步骤,掌握历史知识的规律和解题方法。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概括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系,并且通过学案中的典型题目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高考要求。
5、反馈训练、巩固落实
根据学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典型习题的巩固性练习,题目设计最好是本节课重点、难点、易错、易混等重要知识点。学生做完学案后上交,教师需要全批全改,督促学生完成学案,并及时了解学生的答题情况。使教师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提高课堂效率。
以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总是老师讲的多,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少,凸显不出学生主体地位,而在这一模式中教师讲课时间较少,主要进行释疑解难,在课堂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张立军.高中新课程改革下历史课堂教学的困惑与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36):14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