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斌
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小学 广东广州 510045
摘要: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的根本是对党的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与落实,也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些根本问题的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的入门课程,在培养小学生思想道德文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一课程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相契合。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探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学科教学;传统文化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
引言: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已经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等理念,这也充分证实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青少年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入门课程,在帮助小学生完善人格、建立积极向上思想品质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价值具有高水准的契合度,因此可将后者渗透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科教学中,来实现两者的相辅相成,充分发挥两方面内容的教育价值。
1.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的作用
众所周知,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学生未来成长息息相关,这是因为学生的三观正确与否都会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与生活产生影响。而道德与法治课堂作为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前沿阵地,在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积极三观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意味着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并有效应用优秀传统文化为教学工作提供多方面支持。
1.1作用于教学内容的丰富
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材内容来看,其中很多内容都源自学生的现实生活,这与优秀传统文化如出一辙,两者的区别仅仅在于不同时代下的差异,其要表达的核心内容是近乎完全一致的,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可实现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融合[1]。事实上,以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论语》、墨子的《非攻》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中皆存在对道德修养的有关描述,而中国古代社会宗法制社会的本质也使得社会发展过程中诞生了众多与道德教育有关的内容,这些内容都可以应用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中,并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辅助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1.2能与现代教育内容进行对比
优秀传统文化代表了古人智慧的结晶,而从其发展过程中也可以看出中国社会的发展倾向。需要承认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继承是经历了历史的洗礼的,由于能够在一代代人的生活中均体现出其价值,因此才能够得到流传,即使是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代社会,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其值得借鉴、对比学习的意义与价值[2]。在更高的层面上,优秀传统文化还可以以其教育内容与现代教育模式进行对照,通过有效吸收、结合两者中的精粹内容,甚至能更进一步作用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自然也就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有很大帮助。
2.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渗透策略
2.1构建爱国主义情怀
优秀传统文化中含有大量各类型的内容,但其中最振奋人心、也最能激发起人民族自豪感的内容往往以爱国主义题材教育内容为主。
我国在历经了数千年不曾间断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的社会动荡与时代更迭,而每当生死存亡之际,总有一些伟大的历史人物或投笔从戎,或投身文化行业,如文天祥、袁崇焕、郑成功、王安石、韩信等,这些人物的所作所为无不体现了一种质朴而纯粹的爱国主义情怀,也对国家做出了卓绝的贡献。当代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同样将爱国主义教育作为一项重点教育内容,因此优秀传统文化中对爱国主义情怀的描述能够有效渗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并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2.2树立求真务实的道德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责任进行过充分强调,认为“思政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这也就是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重视学生高尚道德素质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起求真务实、善良美好的道德追求。无独有偶,优秀传统文化中对这类内容的描述同样为数众多,无论是诚信、勇敢、正直或是善良、公正,在传统文化内容中都能找到对应的部分,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时,也可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中与这部分教学需求相关的内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更深层次的渗透。
2.3应用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进行教育
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多取材自现实生活,且时至今日也依然被流传、被认可,一些传统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在现代仍然得到了应用,所以这部分内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在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与生活追求、思想追求相关的内容,也充分体现了大众的思想道德追求。而这些内容则以各种类型的传统文化活动为载体得到现实体现,比如其中的各类型民间艺术就表达了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和平、和谐、安宁的追求,这些艺术文化内容往往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并体现出古代人民群众在思想道德层面的期待与渴望[3]。将这部分内容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过程中,能帮助学生认识到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进一步作用于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完善。
2.4对集体意识的继承与发扬
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大一部分产生自各种类型的集体生活,因此这部分传统文化也可看作是集体意识的具体表现。这类集体意识为人类的行为提供了准则与规范,并在对人类产生影响的过程中表现出长时间的持续性与大范围的影响力,其中一些公认的行为准则甚至已经成了人们自觉遵守的道德标准,在约束人们行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这些集体意识之中的精华内容同样可以被渗透到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并使之对学生的行为也能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这就进一步明确了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也意味着优秀传统文化确实能够作用于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结语:结合上述内容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渗透除了能够有效丰富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互相结合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够作用于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与完善,并为教学创新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因此教师应当对这方面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进而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冬梅.优秀传统文化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渗透[J].新智慧.2020,(26):127.
[2]段文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J].天津教育.2020,(31):206.
[3]曹婷.浅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道德与法制课教学中的实践[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