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航
四川天府新区正兴小学 610218
摘 要:近几年,伴随着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家对小学体育教育越来越重视,对青少年体质偏弱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进行改革。在新课改的大纲引领下,为提升小学生的体育技能,小学体育中新增加田径训练项目,并将其列入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内容。田径训练不仅可以提升小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锻炼小学生的耐力,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体育教学的重视,让小学生能有一个更加强健的体魄的同时,还能培育学生拥有一个积极上进的心。
关键词: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措施探索
新课标给小学体育教学指明了大方向,但是具体行动细节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改善,如何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地进行教学,是当前最大的问题。小学体育中进行田径训练,应先从培养小学生对体育的热情和爱好开始。但是,据研究调查表明,大多数小学体育课堂,教师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田径训练时,也只是让学生绕着操场跑几圈草草了事,也不安排其他田径训练项目。这样不仅与新课标引领方向相反,还忽视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
1 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开展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小学中缺乏专门进行田径训练的场地
田径运动包含很多形式的活动,但是大部分人对田径运动没有足够的认知,认为田径运动只是跑步比赛。实际上,除了跑步,田径运动还包括竞走、跳跃、投掷等。很多学校将田径运动训练内容简化为跑步比赛,只建立跑步专用的跑到操场,直接将田径训练中包含的其他项目砍掉。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学校经费不足,甚至没有建造提供给学生运动的操场,体育训练用的操场可能就仅仅是一块土质空地,缺乏一些必要的而体育教学设备,直接导致体育教学模式落后,学生也逐渐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训练中也没有安全防护措施,不仅存在安全隐患,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很难得到提升。对于这种情况,教育局应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学校教学,改进教学模式,提高体育课堂的整个效果。
1.2各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
新课改要求小学体育教师要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素养,除了体育专业知识,还应对教育对象的特点、个性有高水平的认知,正确认识自身的价值及对学生应负的历史使命,善于沟通观察问题,能创造性地解决各种教学和师生关系的问题等等能力。目前国内的小学体育教师有些是具有很久工作经验的老教师,这其中的大部分教师凭借在学校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也不太在意,依然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各地新加入的体育教师,基本都认真学习过新课标对体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这些教师整体素质高,有较高的道德觉悟,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十分清楚。这样一来,国内小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差异就显而易见,这个差异对小学体育田径训练的开展十分不利,必然会直接在教学效果中体现出来。
2 为解决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2.1从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对体育训练的兴趣
田径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扎实小学生的体育基本功,如果在田径训练中单单强调跑步,小学生难免对这项运动产生排斥心理。在长期的教学模式中,小学课堂的田径训练已经形成了固定模式,很难再对田径训练产生兴奋。要想提高田径训练对小学生产生的效果,必须要激发学生对此项训练的兴趣,教师可以从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安排教学形式、教学节奏、课堂内容等等几个方面。将田径训练与游戏结合起来,打破传统的训练框架,让学生先建立对田径训练的积极反应,有了这个前提,才能让学生将田径训练与快乐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2.2不断丰富小学体育田径训练的内容
首先要抛弃传统的认为田径训练就是跑步的观念,将田径训练的各项内容都适当应用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增加田径训练的内容,才能将其丰富。田径训练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是非常全面的,小学时期,学生体内的调节机制不完善,超量的身体负荷或心理负荷都可能导致心脏活动机能失调。因此在小学田径训练中,应该多加游戏练习,主要练习学生的小肌肉群,不能采用单一的手段来重点提升某一项技能,应该注重整体发展。由此一来,就可以将发展上肢、下肢和腹背肌肉的力量练习内容编成一组,让学生进行组合训练,将教学内容丰富化。
2.3 将田径训练与简单活动相结合
小学田径训练不但包括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更多需要结合实践过程进行切实训练。将田径训练与活动相结合,能有效改变田径训练的枯燥性。小学生的心理发育不完全,会对没有接触过的事物产生恐惧心理,因此说,田径训练教学中,要将学生问题放在第一位,不仅要对小学生进行身体锻炼,还要进行心理强化教育。小学生的天性好玩好动,不喜欢机械化的训练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采用游戏训练的模式,将田径训练与学生熟知的活动结合起来后,学生积极参加活动,极大地活跃了教学过程中的气氛,能有效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相互促进,在胜负欲的驱使下更好地完成训练,增加田径训练的效率。
3 小学体育田径项目成功开展的意义
田径训练队小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提高运动系统的功能,促进生长发育之外,还能磨练学生的心智,让学生更有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困难。田径训练的锻炼方法多种多样,适合各种年龄、性别、不同健康状况的人,可根据个人情况不断调整,形式灵活,被评为最适合小学生练习的运动之一。开展田径训练,是积极响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体现,对完善体育教学具有实质意义,能促进小学生骨骼发展,让学生从身体的容忍度、速度、耐力多个方面得到提升。同时,田径寻乱具有较强的竞技性和挑战性,小学生参与到田径训练中,实际上就是挑战自我,发展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体会到胜利的快乐,也能体验到失败的价值,教师要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自身品质加强教育,引领学生阳光健康地成长。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田径训练一直以来都是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核心内容,在小学体育课堂中占据重要地位。由此可见,田径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成功开展意义非凡,对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产生深远影响。新课标的改革下,小学体育教师应该做出改变,顺应学生发展,根据学生的自身状况,制作不同的趣味活动,吸引更多小学生积极主动加入到小学体育田径训练中,让学生学会享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好处。
参考文献:
[1]王志华.论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开展措施[J].田径,2019(09):70-71.
[2]唐美贤.提升小学体育田径训练水平的措施分析[J]田径,2018(07):9-10.
[3]曹骏探讨新课改下的小学体育田径训练开展措施[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7(06):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