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坚 任明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南站附属学校 广东 广州 511496
摘要:研学后教教学模式是番禺区基于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低效率,低兴趣学习而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其基本理念是把时间还给学生、让问题成为中心、是过程走向成功。[1]“三段六步”体育教学模式是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对研学内容问题进行精准分析,对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在体育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营造好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塑造团结协作向上的团队精神。让学生真正做到“乐学”“会学”。
1.研学后教体育教学模式概念界定
体育教学模式是在某种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的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上。[2]体育教学模式有三个基本要素组成: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相应的教法体系。体育教学模式具有理论性、稳定性、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2.研学后教体育教学模式基本要素
2.1教学指导思想
研学后教体育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研学后教体育教学模式主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来考虑教学过程。学生在研学中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2.2教学过程结构特征
“研学后教”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应该以学生的“研学”为主线,选择适合学生“研学”的教材内容,以“研学问题”为导向,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学生的“研学”以学生复习(研学案),课堂小卡片,课堂微视频,运动技术图片等为手段,采用小组合作的活动形式。教师的“后教”主要体现在教师的导向、组织、点拨、评价等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研学服务。
2.3 案例
初二年级的篮球教学小单元内容为单手肩上投篮,教师采用“研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课前教师应该设计好问题:单手肩上投篮的手臂的基本动作是怎样的?单手肩上投篮的发力顺序是什么?单手肩上投篮持球起始位置在哪?你的投篮动作怎么样?如何改进?改进得怎么样?等问题,将问题放到5个课时的单元中进行教学。每一个课时解决1~2个问题。如第2课时中,研学问题是:单手肩上投篮的发力顺序是怎么样的?教师教师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任命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为组长。教师引导学生离篮网2米、3米、4米逐步进行投篮练习,让学生体验不同距离的投篮感觉。组长组织小组讨论关于投篮的体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投篮力气不够,投不到篮筐)。怎么改善?找到问题答案后,组长在组织组员进行练习。教师可以在一边对各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最后各组集合,组长汇报本小组学习情况和学习体会,教师对各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
3.“三段六步”研学后教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范式
体育教学模式的结构范式,是指体育教学实践中的相对稳定的操作程序和操作方式。“三段六步”研学后教体育教学模式是指三个阶段六个步骤组成。
体育教学结构 三个阶段 操作步骤
开始部分 自主研学、激发兴趣 1.学案导入,问题生成
2.激趣热身,氛围生成
3.尝试体验,乐趣生成
基本部分 体验练习、合作互动 4.指导合作,能力提升
5.展示交流,评价总结
结束部分 反馈小结、评价放松 6.静态放松,课外拓展
图1 三段六步研学后教体育教学模式结构范式图示
3.1第一阶段:自主研学、激发兴趣
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明确体育课堂的研学内容和重难点,激发运动兴趣,创设好的学习氛围,为高效课堂做好充分的准备。
3.1.1学案导入,问题生成
学案是学生参与“研学后教”课堂的学习文本,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素材。体育课学案跟其他科有一些相同点外,也有其学科特点。学案应该是体育课前教师设计好,提前印发给学生。学生利用学案进行预习思考。学案内容包括教学内容、学习重难点、研学问题、学法指导、学习资源(动作挂图、教学微视频链接)等。学案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从而有的放矢解决问题。
3.1.2 激趣热身,氛围生成
此步骤教师可以安排专项的热身活动或者动态热身活动,让学生充分热身,避免学生受伤。教师布置好场地和器材,创设好的运动氛围,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3.2第二阶段:体验练习、合作互动
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促进学生运动技能的学练和纠正。以较大负荷完成技能学习,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
3.2.1 尝试体验,乐趣生成
体育课中对运动动作的尝试体验符合学生运动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对运动动作的掌握。尝试体验前,教师不要教学生动作方法,而让学生自主进行体验,从而体验运动的乐趣。
3.2.2 指导合作,形成竞争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形成良好的生生关系,锻炼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充分调动了个体的参与意识,同时集聚了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合作学习的形式包括:讨论,互帮互助互评,集体练习等。
例如:在排球颠球教学中
3.3第三阶段:反馈小结、评价放松
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让学生逐渐恢复到安静的状态,可以利用舞蹈或者静态拉伸进行放松。小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提出以后的要求与期望。
3.3.1展示交流,评价总结
鼓励各组学生派代表或者自我推荐进行技能展示,也可以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小组长对成员评价。评价主要集中在:一是学习态度,纪律,行为和与他人合作的表现。二是学习成果,主要是指运动技能和学习心得。
3.3.2静态拉伸,课外拓展
最后教师可以播放音乐,组织学生进行静态拉伸来放松身心。静态拉伸动作设计应该让全身都能拉伸到,遵循从上至下的拉伸顺序。拉伸完毕,教师应该布置家庭作业,学生应该把课堂学习内容付诸实践,把课堂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真正做到“教会、勤练、常赛” 。
参考文献:
[1]冯润胜 研学后教[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16.
[2]毛振明 学校体育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