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9期   作者:艾科拜尔·阿卜杜拉
[导读] 对于初中体育教师而言,课程的内容设计较为灵活
        艾科拜尔·阿卜杜拉
        新疆沙雅县托依堡勒迪镇中学   新疆   842200
        摘要:对于初中体育教师而言,课程的内容设计较为灵活,故而,部分体育教师开始在实际的体能练习中使用创新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提升对体能练习的兴趣,进而帮助他们增强体质和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体能练习作为体育训练中重要的环节,应当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帮助初中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增强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身体素质。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初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的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学生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
引言
    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发出了新的挑战,为了应对社会发展的变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逐渐从理念走向实践,培养学生的新目标转向学科核心素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凝练为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虽然在体育中考的背景下,初中学生体质健康有所改善,但是在体育课堂实际教学中重技能、轻体能的情况依旧普遍存在,导致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一、体能和运动技能的关系
        体能是人体基本的运动能力,主要表现为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协调素质、柔韧素质、灵敏素质等,体能是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重要构成。而运动技能指人体运动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一种能力。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体育健康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它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为了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的育人功能,就需要培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其三大核心素养中成为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依托就在于运动能力。《新课标》明确指出:“运动能力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其中更是明确:“高中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重点是发展体能,运用技能和提高运动认知。”这对于初中学段的学校体育来说,也具有指导意义。因此,发展运动能力的核心是体能和技能的提升和运用,体能、技能不能割裂开来分散在每一堂课中进行教学。
二、初中体育教学问题
        (一)教学方式固化
        部分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沿用着略显落后的授课方式,教学理念也与时代进步的轨道有所脱离,只关注最后的体育成绩,而对体育的实践性有所忽略,灌输较多的理论,使课堂呈现出枯燥感,导致学生的潜能得不到有效的释放。
        (二)学生缺乏参与度
        相较于较高强度的体育训练,学生更喜欢温和的训练方式。部分初中学生不仅处于高强度的学习状态,而且处在叛逆时期,强加较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会引起学生反感,导致加入现代体能训练不被学生接受,甚至起到与预期目的相反的效果。由于学生处在信息化时代,网络游戏对于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相较于体能训练,学生更喜欢待在室内进行网络电子竞技游戏。因此将现代体能训练应用到体育教学中,首要面对的就是学生的认可程度,如果教师让现代体能训练模式得到学生、家长以及社会各界的认可,这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模式接下来的进行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缺失有效性
        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以快乐为主线,融入健康的理念。但教师在授课时缺少相应的理念,而且对授课目标有一定的误解,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而降低体育锻炼的难度与强度,对学生行为有不同程度的限制,采用过多的游戏环节而忽略体育技能的锻炼。部分教师在授课时误解快乐教学,使自由活动占据过多的课堂时间,训练的时间不足,使学生身体得不到有效的锻炼。


三、初中体育教学促进学生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的策略
        (一)技术教学中渗透体能练习
        常规教学中的新授课,教师一般都会花较多的时间去讲解技术的要领,多次示范完整动作和分解动作,课堂的练习密度和平均心率较低。学生的练习机械化,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技术学了不会用,体能发展效果也不明显。想要提高练习密度,可以在技术练习中渗透体能练习,如在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变向跑技术新授课中,教师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技术渗透,学生可以在不停地练习中始终带着问题思考,如:按拍球的什么部位?球的落点在哪?先哪边跑?什么时候进行换手?什么时候传球合理?这一系列问题,能够使学生在自主意识的控制下掌握技术动作,并且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意识,同时在练习不断的过程中学生的体能也得到了提高。
        (二)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进行体能练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是不能够忽视的。每一位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和体能情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为了保证体能练习的质量,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强度的体能练习,既能够保证学生获得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也能够帮助体育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故而,在进行体能练习之前,可以采用测试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分班教学,处于相似水平的学生进行同样的训练才能够让体能练习的有效性发挥到最大。并且,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还未完全发育成熟,再加上学生自己不容易掌控自己的情绪,因此容易在体能练习中受到伤害。
        (三)指导学生熟练掌握训练技巧
        熟练掌握训练技巧是实行现代体能训练模式的第一步,正确的训练动作和训练技巧能够让学生在体能训练时更好地锻炼身体,达到预期的训练效果,同时也是安全训练的首要保证。初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时期,错误的训练动作和训练技巧会使学生的骨膜等产生磨损,从而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而身体磨损是缓慢的、难以预见的,因此当症状显现时,身体已经达到不可回转的地步,为避免伤害学生身体,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训练技巧和训练动作,保证学生所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是有用动作,都是对身体健康有所帮助的。同时,体能训练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因此学生在放假期间仍需要自我锻炼和训练,训练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尤其在初始训练时期,肌肉不断地适应训练强度,会产生剧烈的拉扯感和疼痛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会慢慢地适应训练的强度,而假期一旦放弃训练,返校开始训练时又会是一个极其痛苦的过程,并且体能训练的间断会使训练效果大幅度降低。
        (四)体能练习辅助技能学习
        体育教学如果没有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生如果因此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那么,学校体育工作至少是不合理的,甚至是失败的。而学生难以掌握一些运动技能的原因主要是其体能不足,不支持学习运动技能,由此可见体能训练的重要性。提高体能的方法有很多,“课课练”的形式是许多学校及教师会采取的方式,它安排有一定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身体素质练习,逐步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健康水平,长时间坚持下来,对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也会大有好处。一些运动队或者技术教学中也会采取功能性体能训练,用来提升了竞技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体能的提升有利于运动技能的掌握,但是体能练习要注意的方面有很多。
结束语
        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前应该对技术和体能发展点进行挖掘,使技术和体能两者能够协同发展就是优先发展体能的体现。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体质提升更为重要,体能的发展也是为了更好地为学生的运动技能形成服务,为运动能力素养的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华君.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快乐田径课堂构建[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2):18-19.
[2]陈小奇.浅析现代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20(46):83-84.
[3]吴竹平.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体育教学如何进行补偿性体能练习[J].才智,2020(31):175-177.
[4]王晓亮.现代体能训练在初中体育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风尚,2020(11):130-131.
[5]何美.提高短跑技能的初中体育教学思考[J].田径,2020(1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