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困惑与体会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1年第9期   作者:杨晓东
[导读] 多年的文言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
        杨晓东
        白水县教学研究室  陕西省渭南市 714000  


        内容摘要:多年的文言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很多,但检测中得分依然很不理想。想找出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困惑究竟在哪里,我们教育者应如何来改变这种现状。正对以上两种现状就总结了与感想。
        关键词:  文言文   诵读    问题   归纳
        
        目前,大多数学生提到文言文就“头疼”,文言文成为莘莘学子口中的青橄榄,对文言文的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恶、恐惧,导致文言文教学的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现就文言文教学中的困惑,总结如下:
        1、学生很难准确、流利、有节奏的读完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有些字音要根据上下文以及在文中意思来确定,而学生依然按照现代汉语的读音来读。其次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不能很好的结合文意来正确停顿,想在哪里停顿就在哪里停。
        2、学生对文言词语积累、拓展欠缺。一个词语在这篇文章讲了到下一篇文章就不知道了。
        3、其特殊的语言体系、特别的语言习惯、特定的语法和语序、以及特定的语言含义都使它都使学生望而却步。
        以上问题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压抑、缺乏生机活力,时间久了,学生不喜欢文言文,读不懂文言文,不喜欢上文言文。现实的状况不得不使我开始对中学文言文教学的摆脱现状的方法进行深入的思考。

我在文言文教学研究实践中,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的培养,曾作过一些尝试,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粗浅体会:
1.以诵读为手段,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反复诵读的习惯。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中学生对文言文本来就很陌生,学生在学习之前教师应指导下进行反复的诵读。反复诵读是古人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在教学《岳阳楼记》一文时,我让学生反复听音频朗诵,听了之后跟读,跟读之后,全班齐读,齐读了又自己读。经过反复朗读初步把握了文意。经过反复诵读、反复揣摩、思考、比较,从而得其要旨,领略文言之美,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应给学生反复诵读的时间和机会,还可以定期举办诵读文言文的比赛活动,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获取新知识。
        在文言文教学中,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对照注释自己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相互讨论,教师只做点拨,强调更正和难点详细讲解。事实证明,许多简单的文言文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探究、讨论很多问题学生是有能力自行解决的。
3.以提纲作指引,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知识是零碎而分散的,必须把这些知识归类,使它系统化,让学生有全面的认识。在讲完一课后,或在讲完一个单元后,要求学生把该掌握的知识,有目的有重点地列成提纲,让学生按提纲要求,把相关的知识分门别类地归在一起,从中找出其规律,特点,使对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
4.以“一课一得”随笔写作带动学生内化思维。
        文言文的教学,不单是对文言基础知识进行了积累,更重要的是对文中的思想情感进行了积累,并把自己的积累内化为独特的体会与感受,再通过表达,使积累内化得以巩固。在学完《岳阳楼记》后,我让学生给范仲淹写一封信,学生有的是欣赏作者的写景方法,有的赞赏作者的政治抱负。
        大胆解放思想,突破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充分重视学生自学能力、质疑能力、自读能力的培养,健全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教学文言文模式,是文言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以上是我在长期语文学科特别是文言文研究方面的一些思考,希望通过自己的思考对以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使教师乐教文言文、学生爱学文言文,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中学文言文这块“绊脚石”成为中学生学业成功的“奠基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