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肖敏
山西省忻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034000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音乐合唱与理论课堂相比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为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展示自己,并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合唱中学生声音对合唱效果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音乐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声音训练,本文就针对合唱教学中声音训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提升学生合唱技巧和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声音训练;策略
引言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需要学生进行有效合作,才能高效完成合唱任务。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中重要的内容,同时合唱教学中的声音训练也对学生整体合唱效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小学合唱教学中声音训练存在的问题分析
1.1合唱中存在呼吸、音色、吐字和起音等问题
在歌曲演唱过程中气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演唱者在呼吸过程中吸入的气体要和喉咙还有气管等部位进行配合,形成一种呼吸反应。但是在进行唱歌的时候需要针对呼吸做出有效调整,从而完成歌曲演唱。在这个过程中,音色、吐字等要素联系密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在合唱中学生存在着这些方面或多或少的问题,直接影响了合唱的效果。
1.2合唱过程中缺乏趣味性
目前合唱教学中声音训练缺少一定的趣味性。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从而使得声音训练效率一直得不到提升。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过于强调学生的歌唱技巧,但是却没有融入音乐背后的故事或者情感来进行教学,所以会让学生觉得音乐声音训练枯燥乏味,失去了进行声音训练的积极性,导致合唱效果不理想。
1.3合唱歌曲太过于复杂
合唱教学中开展的声音训练存在着歌曲太过复杂的情况。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对于一些复杂的内容理解和学习起来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是很多教师为了让学生在合唱比赛中获得好成绩,会选择难度较大的歌曲,这使得学生在学习中产生了较大的压力,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
1.4缺乏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通常情况下,教师与学生间的有效沟通,不仅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提升音乐合唱教学效果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现阶段,教师大多忽视师生间沟通互动的重要性,而是以自身教学为主导。这使得学生缺乏及时的合唱技巧指导,制约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
1.5教师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灵活开展合唱教学
小学生思维活跃,时常蹦出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而且活泼好动,不能按部就班地去学习。而教师往往按成人的办法进行教学,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很难实现合唱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合唱时,应始终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灵活穿插进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环节,或利用体态律动,来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理解,促进音乐合唱的有效开展。
2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提高声音训练效率策略
2.1对学生进行正常气息训练,扎实学生音准基础
为了在合唱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声音训练,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开展气息练习。一方面教师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合唱中气息的重要性,可以区分出自然呼吸还有歌唱呼吸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学生对气息有了正确的认知后才能有效的开展气息练习。另外在正式进行气息训练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如何控制好音量,借助腹部来获得感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深入学生生活,从学生日常呼吸习惯帮助学生纠正指导,提高学生肺活量,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气息还有音量。另外教师也需要注重对学生吐字还有音色这些细节训练,这样才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提高声音训练效率。
2.2声音训练中注意追求趣味性
为了提升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声音训练效率,需要确保训练过程中的趣味性。比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音乐《七子之歌———澳门》时,教师可以首先针对这首歌曲创作的背景和相关历史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背景故事,可以利用多媒体还原历史,这样更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歌曲内容,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吸引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积极性。
2.3选择简单的合唱曲目进行练习
为了在合唱教学中提高声音训练效率,教师要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合唱曲目,使得合唱训练的歌曲尽可能简单,符合小学生真实,教师首先要对小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然后根据学生水平选择对应的歌目,教师选择好了内容后开始对学生进行声音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的时候进行及时的解决和处理。而且也可以让学生结合小组,互相之间进行监督,及时发现彼此的问题,互相纠正,遇到了不能够解决的问题时可以让教师进行统一的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配合度,也可以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提高训练的整体效率。
2.4加强实践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训练
2.4.1强化合唱基础训练
音乐合唱的基础训练包括姿势、呼吸、声音、节奏、音准及听力训练。其中,良好的合唱姿势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进入演唱状态,并有利于进行深呼吸,控制好发声器官。呼吸训练分为单纯的呼吸训练与游戏性呼吸训练。单纯的呼吸训练目的是调整好演唱者的姿势与气息关系,可通过感受放在腰部两侧的手的浮动来感受吸气与吐气的时值。游戏性呼吸训练课通过吹蒲公英、向玻璃哈气等方法进行气息练习。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声域特点以及身体成长阶段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声音训练,进而提升合唱效果;节奏训练可利用学生身体感受曲目的旋律进行教学;音准训练可采用科尔文手势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发声技巧;在进行听力训练时,可让学生捂住自己的一只耳朵,感受声音在头腔中的走向,促使学生分辨音乐的变化。
2.4.2合理利用乐器
在小学音乐合唱课堂中,声乐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艺术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此外,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目的是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同时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因此,教师可将竖笛、口风琴、打击乐等引入课堂中,这不仅能解决学生的音准问题,还能有效辅助合唱教学。
结束语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对学生音乐学习的环节进行优化,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让学生在学习发展中有所进步。只有让学生潜意识具备学习音乐的观念和素养,才能让学生重视音乐这门学科,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身的潜能,小学音乐这门课程才能不断进步,并符合时代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以达到针对性的教学作用和目的,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养。同时,系统化地完善音乐学科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标准。在小学阶段,音乐合唱教学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唱歌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兴趣。为了提升合唱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提升声音训练效率,注意课堂中趣味性内容的融合,为学生选择合适的合唱曲目,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气息等方面的训练,实现学生合唱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梁晨.山东省潍坊市新形势下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以昌乐县鄌郚镇为例[D].河南师范大学,2016.
[2]杨燕.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合唱教学[J].学园,2015(12).
[3]许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合唱训练指导视角[J].情感读本,2018(24).
[4]周雪玉.试论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7):38.[5]丁树佳.新课标下提高小学音乐课中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J].北方音乐,2020(14):139-140.[6]崔飞艳.合作创造,有效教学——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性研究[J].北方音乐,2019,39(23):17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