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研究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阳诚本
[导读] 在小学教育中,德育占据重要的地位,正所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工作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

        阳诚本
        (永州市冷水滩区春江小学  湖南  永州  425000)


        【摘  要】在小学教育中,德育占据重要的地位,正所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育教育工作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在小学教学过程当中,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格局,要把德育融入学科教育之中。德育教育是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进行的,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塑造学生的独立人格,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做好在小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教育工作。
        【关键词】德育 小学教育 渗透
        小学阶段德育工作正是把爱融入教育中的方法。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思想品德和道德素养的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教师是德育教育工作中重要的参与者,尤其是班主任,要首先做好准备工作,既全面把握班级的班风以及学生的情况,其次,根据班级的情况探索适合本班级孩子的德育教学工作,不能“一刀切”,要做到“专人专待”,这样才能将德育工作深深地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学生在这样独特的德育艺术教育下,学生就能身心健康的成长,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三观的正确形成。
        德育工作是教师教育教学的重点工作,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更不能松懈,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意识还处在发育成长的阶段,德育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认知,打造良好的品德。作为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开展中,德育的内容传授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部分,教学方法也是需要探索的,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对德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要充分考虑当前阶段学生们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从而展开德育教育工作,达到为社会培养输送高素质人才的终极目标。
        一、教师应发挥自身模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其实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学生,尤其是在小学,学生在很多方面都处于空白阶段,各种行为思想都很容易受到老师的影响。所以教师们应该时刻要谨慎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上课时,我们的着装是否大方得体;我们的语言是否简洁、明了、有逻辑性;板书是否整齐,规范,优美;教学过程是否生动有趣吸引学生;教学评价是否多元化具有激励性;教学中对学生发出的指令是否有意义、有目的,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课后,我们对待工作的认真态度,我们对待学生犯错误后的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思想教育;对做作业和练习的习惯上的培养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作用。老师既是学生的良师,又是学生的益友,高尚的人格是每一个教师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 我们要让学生不仅在每节课快乐的氛围当中学到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心里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 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对事业,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
        班主任是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管理者,所以,班主任只有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才能更好的为德育工作开展奠定基础,老师是学生除了父母之外,接触时间最长的人。长时间的相处正好给教师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时间基础。教师以身作则,让学生在言传身教中感受良好行为品德的学习,孩子定能够习得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因此,在小学这个特殊的阶段,班主任想把班级管理好以及保证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首要任务是自身道德素养得以提升,从而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部分还处于模仿学习阶段,班主任老师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做到规范正确::在与学生沟通时,要会运用语言的艺术去表达;和学生见面时,要面带微笑,如春风般拂过学生们的脸庞。一个成功的德育工作方法是要求班主任老师具有很高的自身道德素养的,这样的言传身教才能起到正向作用。
        二、尊重学生差异化
        尊重学生个性化,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人,都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尤其是处在快速成长期的小学生,他们更是独一无二的。面对一个个独特的个体,教师必须要做到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

不能以大人们“正常的“是非观去硬性判断学生,老师要对学生提出相对合适的标准,考虑到班级中每位同学的状况,制定相应的班级规章制度。充分的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思维以及学习能力,把班级作为锻炼学生的实践场所,最终激发学生某个点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们的个性得到充分挖据和展现。例如:班级中经常会出现极个别学生不受其他学生的欢迎,他们觉得那极个别的学生的总是跟大家不一样,就不喜欢和他们一起玩,久而久之班级中就会出现极个别同学校孤立的现象。教师一定要及时掌握班级学生的状况,了解学生的性格,要在第一时间召开主题班会,不仅要做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也要所有学生都能够知道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独立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人。并且让那极个别的同学勇敢地走向讲台,主动和同学分享,让同学们更加了解自己,融入到班级的大家庭中。
        三、挖掘课本中的德育因素,展开德育教育
        在小学的语文课本教材当中,有许多文章,图片都有着一定的寓意和情景,教师可以通过深入挖掘这些情景和寓意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是某一个教学环节,某一个教学过程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和生活实际相结合,把国家节日引入课堂中,引导学生理解我们的重要节日,比如五一劳动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重阳节等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课后作业渗透德育教育
        1.设计阶梯性练习,渗透德育教育。教学中我们会遇到难易程度不同的题。对于简单的题,我们要教育学生,认真审题,不要粗心的良好习惯,对于较难的题,我们要教育学生知难而上,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克服困难、要有战胜困难的坚强毅力。
        2.培养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日常作业和练习,培养学生形成严格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做事认真踏实、负责任打下基础。总之,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主要渠道。我们要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科特点有机的结合起来,把握好德育教育的渗透性和可行性,实现德育,智育双丰收的教育目的。
        3.作业要求工整规范,让人赏心悦目。在作业当中,写字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我们就应该要求学生从小就要书写规范,整齐、美观。从学生一入学开始就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在干其他事情方面也会对自己严格要求,认真负责。
        五、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小学生其性格多变,比较敬感,急需教师的关注和尊重,只有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才能让小学生更有效的接受德育教育。此外,教师要学会观察学生,了解每位学生的不同特点,并且尊重每一位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成长在非常良好的环境中,如果老师想让学生学会信守承诺,做一个有信用的好孩子。教师就必须成为这样的人,平时的工作学习中,就必须对自己这样要求,自己承诺的事一定要做到,并且要公平公正地处理班级中的各项事务。公平公正的对待学生,用自己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例如,教师要求学生不要迟到,按时到校,认真上课。那么教师也要同样要求自己,认真备课上课,每一天的每一节课都不能迟到, 准时到达班级为学生认真授课。如果教师自己不能够做到准时准点到班级上课,那么就要受到应有的惩罚,让学生知道老师承诺而没有做到的事情同样会受到惩罚。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就能感受到平等的师生关系,觉得自己和老师的地位一样的高,就会用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新发展.《学周刊》.2015年12期.张海珍.卞逢祥.
[2].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是贯彻"以德治国"方略的内在要求.《科学社会主义》.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PKU.被南京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收录CSSCI.2001年4期.郑海军.
[3].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再认识.《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何荣杰.
[4].中小学体育德育现状和对策研究——以立德树人为研究视角.作者:李萌.学校体育上海师范大学2015(学位年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