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小滨
(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学校 广东深圳 518057)
摘要:传统以讲授为主、填鸭式的德育模式已很难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本文通过文献查阅、行动研究等方法,探索了一种符合时代发展,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有效德育新课程,即体验式德育视频课程,论述了体验式德育视频课程的涵义、开发途径与操作模式。
关键词:体验式 德育视频 课程
一.体验式德育视频课程的涵义
“体验”一词最早出现在德国的词典文献中,现代汉语词典对“体验”的解释是: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的亲身经历。
“体验式”是指教育者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解决由学习间接经验获取对德育内容的模糊理解和浅显认识,由学生自身直接或间接参与体验活动,在活动情境中体味、体验、享受,真正让学生接受从“耳听”到“眼见”,从“虚”到“实”的德育教育。
“体验式德育视频”指两个方面的视频:一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学校教育教学需要,由学生利用DV自主拍摄制作的视频;二是根据学校文化和学生需求,由老师采集制作的视频。
“体验式德育视频课程”指以体验式德育视频为载体,基于学生需求与学校文化,由学校自主开发,注重学生体验—感悟—内化—习得,分层次螺旋式的德育课程。
二. 体验式德育视频课程的意义
体验式德育是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模式。美国教育家杜威指出:所需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在学校德育中要通过创造一定的情境造成学生在品德和政治信仰方面的自然的经验的生长。体验式德育让学生在道德体验活动中,把做人做事的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升华为自身的一种信仰,转化为良好行为习惯。
体验式德育视频课程是实现体验德育的有效途径。体验性德育视频课程将德育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视频的方式呈现,让学生在自导自演中体验,在自拍自制中体验,在讨论交流中体验,在讨论中形成共识,在共识中践行,能够有效达成教育的目标。
三.体验式德育视频资源开发途径
1.依托学生DV社团,拍摄德育视频短片。每周学生DV社团根据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自主拍摄制作DV短片。如:针对家长反映学生在家不爱与家长沟通的现象,拍摄了《沟通》短片;针对学生违反交通规则的情况,拍摄了《珍爱生命,遵守规则》短片等。学生DV频短片的素材或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来源于学生自编的情境,视频的的制作从学生视角出发,贴近于学生的思想实际,深受学生的喜受。
2.专人跟踪电视网络,采集优秀德育视频。在充分利用学校自主拍摄DV短片的基础上,还可以将视频采集拓展到电视、网络视频领域。我校安排专人跟踪电视频道、网络视频,精选贴近校情学情,紧扣学生实际的优秀视频短片,并在编辑加工后一方面上级德育资源网,另一方面刻录成光盘保存,同时将目录传到学校德育视频资源网,供老师查询使用。
3.倡导多方积极推荐,丰富德育视频资源。除了学生DV社团自主拍摄、学校专人跟踪采集外,我们还开设了专门的学生、家长、老师推荐渠道,倡导学生、家长、老师及时推荐优秀德育视频。我们开设了专门的教师视频上传通道,为了方便学生及家长推荐优秀德育视频,我们给全体学生及家长公布了优秀德育视频推荐电子信箱,通过广泛宣传,各方推荐,不断地及时更新我校的体验式德育视频资源。
四.体验式德育视频资源库的构建
1.德育视频资源的科学分类。为了方便教师在线选用与点播德育视频,必须对德育视频资源进行系统科学的分类。我校依据德育目标体系将德育视频资源分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安全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五大类,在此基础上,再设置二三级目标的进行科学划分归类。
2.体验式德育视频网络平台搭建。视频网络平台是德育资源库建设的基本平台,也是建库的强大技术支持。在网站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德育资源库,能够充分发挥网络的查寻、搜索、下载、点播等功能,实现视频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
3.体验式德育视频开发团队组建。体验式德育视频课程的特征就是一高四性(即高质量、原创性、时效性、鲜活性、生动性),德育视频资源库必须不断地更新,不断的丰富,德育视频网站平台需要及时地维护,不断地调整,这就要求有一个专门的体验式德育视频开发团队。
四.体验式德育视频课程的操作模式
如何能够更好地使用我校的德育视频资源,充分发挥体验式德育视频课程的育人效果呢?我校在实践过程中,总结出“统筹规划、系列分层、突出重点、
灵活安排”的应用原则,探索出四种有效的操作模式。
模式一:体验式德育视频主题班会课
.png)
模式三:体验式德育视频主题展播
根据学校每个月的德育主题,结合传统的节假日,我校每周二、周四中午在学校阶梯教室播放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影片,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观看。
模式四:体验式德育视频大屏幕展示
学校可以将简短的视频或图文有计划地放到学校大屏幕,比如:每天坚持播放每日一言和历史上的今天,适时播放一些简短的公益性广告等,均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五、体验式德育视频课程有效提升德育效益
1.促进教师育人理念的转变。通过体验式德育视频课程的实施,促使全校教职工的德育理念发生了质的转变,全体教职工都认识到了在德育工作中要以生为本,注重体验式、活动式的德育模式,从而有效提高育人的质效。
2.促使教师育人方法的改进。通过体验式德育视频课程的实施,探索了一条符合学生发展和学校文化的德育育人新途径,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充分体验了新模式、新途径的优势,坚定了他们不断探索育人新方法和新途径的信念。
3.促进学生良好品行的养成。通过学生参与DV拍摄,培养了一大批富有社会责任感、工作能力强的小记者和主持人;学校创设多种途径实施体验式德育视频课程,通过不同的视频德育情境体验、感悟、内化、践行,我校学生的公民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
4.丰富“以生为本全员德育”的内涵。通过体验式德育视频课程的实施,开辟了一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育人新途径,进一步丰富了我校“以生为本全员德育”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张华.体验式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之我见[J].科普童话,2019(48):121.
[2]康跃辉.用微视频转变德育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艺术,2019(10):77.
[3]蔡斌.体验式德育新途径[J].教育家,2017(05):45.
[4] 徐成钢.中小学德育目标的价值维度[J]思想理论教育,2008,24
[5] 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J] .中国德育,2002,3:20-23
作者简介:叶小滨(1981年6月),男,汉族,广东河源,大学本科,一级教师,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