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龙 薛方
镇原中学 甘肃省庆阳市 744500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人们对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需要。而问题探究法主张提升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对地理知识进行探寻,有利于将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进行有效的结合,克服传统教学枯燥的弊端。因此地理教师需要重视对问题探究法的作用,结合高中地理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科学合理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问题探究法进行应用。基于此,本篇文章对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导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引言
所谓“问题导向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教学的中心导向,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和对课内知识的情景还原建构,从而引导学生对课堂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和深入探究,在课堂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预期和教学效果。
1问题设计的原则
(1)问题真实性原则。教师必须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依据设计教学问题,不应过高或超出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这样一来,所设计的问题就没有实际意义。当然,也不能低于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这样会阻碍学生的进步。教师创设的问题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现实情况,必须要引发学生的思考,符合课堂时间规定,把握课堂问题数量。在解决旧的已知问题的前提下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强化对知识的通晓程度。(2)问题探讨性原则。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是说明人与人之间要进行合作。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过程中,为了实现学生想法的碰撞,必须设计一些合作讨论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能在此过程中学习到他人的优势,择善而从。
2当今地理课堂上问题导向中存在的缺陷
2.1问题素材来源单一,问题时效性较低
绝大部分老师具有问题意识且有贯彻新课改要求的想法,但限于一些客观因素,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仅仅来源于课本或者教师参考用书。往往这些问题的素材都过于老旧,不能体现当下热点情况。反观近几年的中考和高考试题,很容易就可以发现大多数试题都是根据当下时事热点问题改编,并且呈现增多的趋势。因此时事热点是当代地理教育不可或缺的原材料。当地理教师课堂问题素材来源过于单一且不能全面的反应地理知识,时效性较低时。这样容易产生书本与现实生活相剥离的现象,使学生者认为地理与现实生活关系不大,热衷于教材知识,这对于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无益的。
2.2教学内容选择不当
其次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内容也是影响地理教学的重要因素,地理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选择既能够提高学生应试成绩,也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教学内容。然而从我国当前高中地理教学的情况来看,地理教师仍然从考试的角度出发,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成绩来安排进行,不利于学生对地理学习兴趣的提升,无法有效理解地理教学中的内容。比如高中地理教师对于地理课程的教学,大多采用传统的满堂灌的方式,或者照本宣科式的教学,使得高中地理的教学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在这种枯燥且乏味的内容下,如果不能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微课的应用,提高地理教学的趣味性。
3问题导向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
3.1依托现实情境,构筑情境链
问题导向的教学需要依托情境,所谓的情境即问题情境,指的是真实的问题背景,是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
基于知识应用和产生方式的不同,情境可以分为“生活实践情境”和“学习探索情境”;基于情境的复杂程度,可以分为简单的情境和复杂的情境。情境的选取应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并且根据学习内容和能力要求,情境的复杂程度也不同。
3.2注重问题探究,从解决问题中发展地理素养
在问题驱动下,地理课堂教学要能够唤醒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通过分析、推理、联想与想象来解决问题。以“大气的受热过程”为例,在问题设计中,需要结合课标梳理本节课探究的主要问题。例如,用“大气受热过程”基本原理可分析地理现象,运用原理来探究和解决大气受热问题。前面学生已经了解了大气的相关知识,本节课应着重让学生明白“地面是近地面大气受热的直接热源”。由此,在知识点梳理与问题设计上,需要对“大气受热过程”进行阐述。问题如下:太阳辐射是如何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的?地面辐射的性质如何?大气逆辐射过程是怎样的?结合这些问题,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从中找到“两个作用”“三个过程”“四个辐射”。然后,让学生梳理太阳辐射被大气吸收的过程,概括知识点:大气受热的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热量在地球上的分布规律,温室效应形成过程,短波辐射与长波辐射的特点等。
3.3丰富教学内容,扩大问题范围
其次地理教师还需要不断扩大问题的范围,地理教师不能仅仅以书本为教学出发点,更重要的还需要从教材出发,从学生的生活中选择合适的案例,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进行思考与应用。例如在学习到地理的昼夜时差问题时,可以让学生们思考这个现象在生活中具有什么样的应用。
3.4建构渐进性问题,把握课程环环相扣
在高中地理学科中落实问题引领式的自主学习方式,需要把握问题设置的渐进性,即教师应从由易到难、由狭到广、由简到繁三个方面落实问题的有效设计,运用问题串联地理学科的知识点,使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更加紧密和科学,同时能够逐层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探究能力,逐步提升其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教学《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三步走的问题引导式教学,以我国水稻种植为例,首先,教师进行简单的问题设置:“请同学们说出我国生产水稻的大省。”让学生初步明晰水稻农业的分布范围;而后继续提问:“请同学们说明水稻大省气候特征的相似之处。”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水稻农业存在的客观地理条件因素;最后以“请解读相关地理环境对水稻农业发展的影响。”通过问题的层层递进,让学生更加深度和牢固地把握其中的知识原理。
结束语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问题的设计具有多样性。教师要根据地理知识,结合学生认知实际,优化问题内容,从问题预设到知识生成,关注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从问题中精准提炼地理要素,在感受、理解、概括、内化中形成地理综合素养。总之,地理课堂上,教师可通过问题来驱动学生参与地理学习,让学生在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整合与迁移运用,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黄秀枝.以问题为导向的高中地理问题法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59):139-140.
[2]张永生.以问题教学为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0(37):152-153.
[3]李义恩.基于问题式教学为导向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析[J].读写算,2020(03):146.
[4]林世安.问题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试题与研究,2019(33):166.
[5]钱锋.浅析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名师在线,2018(35):25-26.
此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庆阳地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GS【2020】GHB3132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