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技巧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陈波
[导读] 现如今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为迎合社会快节奏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场所的学校应该积极满足社会的需求。
        陈波
        四川省南部县碑院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637300
        摘要:现如今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为迎合社会快节奏的需求,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场所的学校应该积极满足社会的需求。合作学习的方式可以改变初中地理原有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带来高效学习的方式,而且在这之中学生还可以享受到乐趣,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兴趣,这对于学习来说是非常关键的。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运用技巧
引言
        地理这门课程是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和科学性的学科,为使教材实现新课标的要求,教材中收录了一些实际地理活动案例,并且初中时期的学生具有非常强的表现欲望,相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己经积累了一定的知识。表达能力和认知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运用合作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有教材基础同时也需要有学生基础。面合作教学这种新颖的模式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在开展实际教学的时候我们教师需要根据教学任务有针对性的做出选择。无论是提开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是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还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果,合作学习都为我们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价值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教学。因此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既符合课改的要求,又能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无疑是为初中地理课堂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真正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现自我,促使学生产生思维碰撞,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地理思维。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集体意识,能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参与地理学习的热情,以便挖掘学生的个体潜能,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进行优势互补,以此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
二、初中地理教学现存的问题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它给大部分学生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的,都是一些强行记下来的知识点,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非常大的阻碍。就初中地理教学现状进行分析,课堂上主要缺乏课前预习、课上互动、课后总结等,要知道这三个环节对于文科的学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学生要想真正学好地理科目就一定要认真做好这三个环节,与此同时老师的参与也是非常重要的,老师要引导并监督学生完成这三个环节,特别是课上互动和课后的总结,老师在其中的角色是尤为关键的,但在现在的初中地理课堂上老师缺少和学生的互动,“填鸭式”讲课已经无法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各项意识还不是很完善,因此在自控力上还是相对较差的,老师在教学时并不能给学生规定相应的学习项目,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大的弊端。从教师方面来说,现如今很多老师不能跟随社会的发展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要知道现如今伴随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新的方式被提了出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学习上也是一样。现在的初中地理课堂上很少能看到老师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授课,因此也将学生局限在传统的教学世界里。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技巧
(一)合理划分合作学习小组
        划分小组是组织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前提,也是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方案时需要首先完成的一项任务。小组划分是否合理会对合作学习开展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划分小组时,为了确定每个小组的具体人数和规模,教师要考虑到班级内学生的具体人数、本学期地理学习的重难点,以及可能留给学生的合作学习任务,进而确定每个小组的人数。在确定每个小组的人数之后,教师需要考虑到班级每一个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地理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个人性格方面的因素。地理学习兴趣较强的学生往往能够在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也能带动小组内的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教师要确保每一个学习小组内都有基础掌握较好的学生,也有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间互帮互助。

学生的个人性格也是影响分组的因素之一,性格活泼外向的学生能够带动小组学习的氛围,从而带动小组内的每一个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作为一个整体来完成地理知识的学习。除此之外,在合理划分小组时,教师也要本着学生主体的原则,可以与班级内的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于分组的意见,确保分组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避免因分组问题导致以后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二)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老师应该给小组布置规定的学习任务,根据要讲的内容合理地给学生设置任务,例如,在讲解人教版教材“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收集自己家乡的资料,收集后小组相互整理,这样的方式更能够加深学生对于地理的认识,老师还可以让不同的小组收集不同地区的资料,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进行资料的共享,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引入竟争机制,调动学生合作探究积极性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以及情感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合作学习中如果不能足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那我们何不妨将竞争机制融入进其中呢?通过小组之间的竞争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激情,在竞争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方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知识,以此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比如,在教学关于多民族这节地理知识的时候,我们可以为学生展示几个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最后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来发言,因此是比赛的形式开展的,一定会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主动去探究,唤醒学生课堂学习的自主性,对于表现好的团队可以适当的给予奖励。
        (四)组织小组间互动交流
        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这部分内容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日本、东南亚、印度、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各自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气候、河流、地形以及文化等各方面的内容,并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展示,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在每个小组内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绘制完成思维导图之后,组织小组间互相展示交流,可以使不同的小组了解各自的思维导图绘制方法,以及自己是否在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出现遗漏知识点的情况。
        (五)知识总结时组织合作学习
        知识总结是检验新知识学习情况最好的方式。因此在每节新课的学习后小组内都应该进行相应的知识总结,这对于巩固新学习的知识点也是非常关键的,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地理学习的系统性,例如在学习人教版教材全国政治中心——北京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在课上的讨论及老师的讲解进行总结。在小组之间也可以进行比拼,由一个小组提出问题,其余的小组回答问题,这样的方式更提高了地理学习的趣味性。
结束语
        总之,初中地理课堂教育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能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激发兴趣,快速地掌握知识,同时给他们提供了展示自己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初中地理教师应主动分享不同学生参与自主学习活动的感受,对学生及时鼓励和表扬,提升学生参与自主合作学习活动的自信心,进而可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合作学习的活动中。
参考文献
[1]武剑.小组合作学习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2020(49):137.
[2]李添雯.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及策略探讨[J].读写算,2020(29):102+104.
[3]蔡祖发.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管理[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0):59.
[4]丁向芸.初中地理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误区及策略探讨[J].新课程(下),2019(10):160.
[5]朱树龙.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9(70):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