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8期3月(中)   作者:谢平
[导读] 人生好比是系扣子,第一颗扣子是关键,如果第一颗扣子系错了,那么往后会步步错。
        谢平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横县横州中学
        摘要:人生好比是系扣子,第一颗扣子是关键,如果第一颗扣子系错了,那么往后会步步错。初中时候接受的德育教育对学生以后的人格品行发展具有关键意义,有效的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人格品行。历史作为一门人文类学科,应当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任务。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挖掘课本中的德育元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了解到一些做人的基本素养。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应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展开讨论。

        关键词:德育灌输;爱国主义;锐意进取精神;艰苦奋斗

        
        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科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和社会主义祖国,学习历史上优秀人物的优良品质。并且历史是一门具有思想性和教育性的科目,教师在教授基本知识外,应该利用好课堂和课本,从中挖掘德育元素,加强对青少年德育教育。中学里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青少年的重要性,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本文从中学历史课本中蕴含的德育元素为切入点,希望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一、学习近代历史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是促进国家持续不断发展的精神激励,爱国主义同时也是是维护国家团结统一的强大保障,爱国主义能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团结力,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不怕困难,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支撑。在中国五千年连续不断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能够发挥振奋人心的精神力量,促使人们时刻团结在一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为祖国崛起繁荣强大而努力奋斗着。爱国,是任何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作为一名中国公民,要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时时考虑国家、处处照顾人民。
        例如,在学习“近代化的探索”时,这一节课教师应该充分地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因为从这一节课开始,中国人民就慢慢开始了漫长而又坚定的探索国家富强的道路。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列强对外扩张,把矛头直指幅员辽阔的中国,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对中国展开了惨无人道的侵略历史,中国被坚船利炮扣开大门,逐渐丧失主权,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接连不断的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惨重损失,让中国人民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想要屹立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强大。中学历史教师在讲授本科时,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渗透,激发学生的爱国意识,让学生明白弱肉强食,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抱负和为祖国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的斗志。增强自身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要时刻关注祖国发展。


        二、学习新文化运动 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的精神
        锐意进取即坚定自身信心,追求上进,立志有所作为的一种精神,回顾历史,锐意进取的的例子数不胜数,从领导者到普通老百姓,每一个追求锐意进取的人,都有令人赞颂的钦佩故事。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明天,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只有少年儿童勇立潮头,锐意进取,中华民族才能繁荣发展。教师在上课时,应为学生们灌输锐意进取的思想,使他们明白我们每个人应在工作和学习中追求创新、锐意进取,尽全力做好自己的本份工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
        例如,在学习“新文化运动”一节时,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本,注意挖掘德育元素,在文化运动中,一起有志青年充分意识到只有改变人们的思想,进行思想革命才能救中国,他们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的旧道德和旧文化做斗争,不畏艰险,锐意进取,传扬积极先进的民主与科学文化,学生们在学习本课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看到胡适,鲁迅等先进分子身上的锐意革新,为国奋斗的精神,让其树立积极向上,爱岗敬业,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
        三、学习中国共产党万里长征的故事 树立艰苦奋斗的价值观
        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正如习近平所言:幸福生活不是想出来的,而是靠伟大的人民艰苦奋斗而来的,我们如果想在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做出成就,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万万不可的。为了实现我们自己的理想,不害怕下苦功夫,敢于和困难挫折勇敢作斗争,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而奋斗。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个人,不能取得成功,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的国家,不能繁荣富强。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我们必须在课堂上宣扬这样的思想,让学生树立艰苦奋斗的优秀品质。
        例如,在学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时候,中国红军不畏恶劣的环境条件,过雪山爬草地,突破重重困难,长征共计历时两年,横跨十多个省份,越过了数百天大江大河,跨过了约40座高山峻岭,经过了十多个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在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反围剿更是困难重重,战斗人员迅速减少,然而,中共红军从不言败,发扬着艰苦奋斗的卓越精神,坚持不懈,为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段可歌可泣的史事应让学生们充分意识到艰苦奋斗的重要意义,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历史课本中德育素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广大初中历史教师应充分重视历史课本的德育作用,讲完课本知识基础内容后,要提炼其中蕴含的精神品质,让学生们如沐春风,在初中阶段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以后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菡.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3)
        [2]海力力·热合曼.初中历史德育渗透策略浅析[J].赤子(上中旬),2015(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