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发表时间:2021/7/14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3月第8期   作者:杨青
[导读]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语
        杨青  
        牡丹江市立新实验小学  157000
        摘要: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语文能力的直接体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写作能力也因此而不尽相同。但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与发展都要以浓厚的兴趣为支撑,没有兴趣参与的教学,是没有灵魂的。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俨然成为每个语文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兴趣,写作能力,教学评价
        生活中所有的快乐、悲伤,都在文字中得以释放,它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并由此与生活达成和解。这个世界上,总有人热爱并坚持写作。写作犹如一场修行,修行的高度和深度取决于自身的能力和素养。写作能力作为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一种必备能力,不仅能够体现出个人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且也能够从文字中映射出一个人的思想价值观念。作为一种后天形成的能力,课堂无疑是写作能力的培养的最佳途径。兴趣恰恰是一种能力形成的必备因素,写作能力也不例外。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至关重要。从目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不会写”的现象仍然存在,作文中细微的问题屡见不鲜,文章质量整体偏低,写作能力有较大的上升空间。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教师须抓住课程改革的机遇,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写作兴趣入手,大刀阔斧的改善当前教学问题,并坚持实事求是、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从而确保作文课堂焕发出新的活力,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做好实质性铺垫。基于此,笔者将从“优化导入,激发兴趣、视听结合,感知理解、生活教学,提升兴趣、完善评价,自主写作”四个方面入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一、优化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就像是一场未知的旅行,因为未知,所以任何的尝试都是值得的。课堂导入则是这场旅行的起点,学生和教师同为旅行者,在这未知的旅途中把握住起点,是无比幸运的一件事。课堂导入最大的价值在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届时使师生关系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优化课堂导入的方法,既要符合课程教学要求,也应达到学生的学习预期,从而使教与学各得其所,为进一步展开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心愿”这一课内容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的起点,从课堂导入的环节入手。首先,教师应依据教材内容,巧妙结合学生心理,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并以身作则,说出自己的心愿,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之后,教师应以问题情境来“乘胜追击”,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说一说自己有此心愿的原因和实现的方法,认真聆听每个学生的想法,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尊重,为进一步深入教学奠定基础。进而,教师应依托材料,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开自由写作。最后,创造安静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放飞思路,展开创作。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做到“先发制人”,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二、视听结合,感知理解
        衡量每一种教学手段的标准都是以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为基础的。高效率的课堂,是教学相长的境界,是师生共处的和谐。而多媒体的手段最大的优势在于其视听结合性,能够将看不到、摸不着的变成可视、可听的存在。对于小学生来说,多媒体的手段赋予了课堂无可替代的魅力。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从教材内容着手,在适当的时机合理应用多媒体,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
        例如:在教学“插上科学的翅膀”这一课习作内容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以多媒体的手段来辅助教学。首先,教师应以一段科幻电影的视频来激情导入,激发学生对科幻的向往,引出课题。

之后,教师应创设合理的交流情境,引导学生上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展开想象,交流自己的想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教师应借助多媒体制作思维导图,鼓励学生打开思路,产生将想法跃然纸上的冲动。最后,通过课件,展示学生学过的科幻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科幻故事的基本特点,自主领悟科幻故事的写法。除次之外,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应出示范文,在研究范文中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其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融入自己的作文中。通过这一方法,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生活教学,提升兴趣
        生活中存在无限的可能,因而来源于生活的写作,也就存在无限可能。生活是个大杂烩,学会拥抱生活的同时,也应懂得原谅生活。生活的美好总是在不经意间出现。培养学生浓厚而持久的写作兴趣,离不开生活的有效参与。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感受生活,写自己的生活亦或别人的生活,都应是自己与生活的一次“对话”,唯有如此,才能逐步写出佳作。
        例如:在教学“记一次游戏”这一课习作内容时,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以生活化教学法为指导,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一方面,教师应依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设计,通过问题导入—合作探究—活动结尾的流程依次展开,以合作探究为例,在探究环节,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与学生“打成一片”,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中去,通过激烈的交流、讨论,集思广益,让学生体会到写作思路和文章布局的过程,初步感受到过程写作法的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养成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良好习惯,并创设合理的生活情境,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其深刻认识到生活与作文的紧密联系。通过这一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完善评价,自主写作
        最好的兴趣是自发产生的,但这不意味着兴趣不能借助外界因素产生。教学评价环节作为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不仅能够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有效总结和评判,更重要的是,合理的评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作文展开科学合理的评价,从而提高其自主写作的兴趣和信心。
        例如:在上作文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在教学评价上下足功夫。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的作文水平和学习能力,对学生采取分层评价法,比如,对学习不好的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并耐心指导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学习好的学生,通过引导和测评,让其戒骄戒躁,并产生不断超越自己的决心。另一方面,也要创新评价的形式和内容,肯定学生作文中亮眼的地方,通过对比,让其对自身不足的地方加以改正,从而使学生对自身的能力和水平有客观而准确的认识,为今后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厚的写作功底铺平道路。
        综上所述,兴趣作为学生掌握一种知识与能力的助推剂,培养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既是应课程改革之需,同时,也是促进其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前提。对于教师来说,没有兴趣参与的教学,也难以达到高效的标准。兴趣不仅是学生写作的专属,更是教师高效教学的必备。但兴趣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做出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纳园.浅议如何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J].新课程,2021(09):77.
        [2]于芹.小学生语文写作兴趣的激发和培养研究[J].学周刊,2021(07):82-83.
        [3]刘娟.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J].求知导刊,2020(50):33-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